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六百章 被吸引住的李主任

第六百章 被吸引住的李主任

    第六百章 被吸引住的李主任 (第3/3页)

 李主任跨进门槛的瞬间便定住了脚步,深蓝色呢子大衣下摆还在随风摆动,目光却已被眼前的竹艺世界牢牢吸引。

    她蹲下身,指尖拂过竹编食盒上的缠枝纹,冰凉的竹篾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盒盖边缘,三根细如发丝的竹篾交织成并蒂莲图案,纹路细腻得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

    “这是.”她喃喃自语,呼出的白雾在精致的纹样上转瞬即逝。

    一旁的梁村长紧张地搓着手,棉袄袖口露出的线头随着动作微微颤动。

    周益民和梁村长对视一眼,默契地退到屋檐下。

    寒风掠过两人肩头,掀起梁村长褪色的围巾角。

    他们看着李主任捧着竹编蛐蛐笼凑近阳光,笼身上镂空的“福”字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又见她将竹制果盘翻转过来,仔细端详底部暗藏的祥云纹,金属钢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混着竹篾轻碰的脆响,在清冷的院子里谱出别样的韵律。

    梁村长忍不住摩挲着腰间的篾刀,刀鞘上经年累月的手汗将竹片浸得发亮。

    周益民望着李主任专注的背影,想起今早她在办公室翻看报表时紧锁的眉头,此刻那抹凝重已化作眼中跃动的光亮。

    竹筛上未化的积雪突然簌簌掉落,惊醒了沉浸在竹艺世界的李主任,她直起身时,镜片上蒙着的白雾与院中的寒气融为一体。

    李主任目光灼灼地望向梁村长:“这些手艺,是咱们街道办急需的!”

    她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中的钢笔在空中划出有力的弧线,

    “但光是实用品还不够,得往工艺品方向发展。”说着,她拿起那个竹编蛐蛐笼。

    “就像这个,要是能编出更多吉祥纹样,再上一层清漆,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工艺品。”

    因为现在街道办的加工厂,现在有不少订单都是出口到国外去,所以品质方面,肯定是要把控好。

    梁村长黝黑的脸上泛起红晕,局促地挠了挠头:“李主任,只要有订单,俺们村的手艺人啥花样都能编!”

    他转头看向院内正在整理竹条的村民们,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大伙听到了吗?咱们的竹编要进城咯!”

    “不过,还得解决运输和储存的问题。”周益民蹲下身,捡起一块被雪水浸湿的竹篾。

    “竹子受潮容易发霉,得建个通风的仓库。”他的话让李主任连连点头。

    周益民则被几个年轻村民围住,他们举着新编的竹蜻蜓和小鱼灯,叽叽喳喳地询问改进建议。

    寒风拍打着院墙上的枯草,屋内却暖意融融,算盘珠子的碰撞声、竹篾交错的编织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梁家庄的上空久久回荡。

    远处的后山,成片的竹林在月光下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个即将改变命运的夜晚而低语。

    李主任的话,还在院子里观赏着竹编。

    梁村长握着旱烟袋的手微微发颤,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益民,你说这仓库到底建在哪儿合适?”他望着村头结满冰棱的老槐树,寒风卷着雪粒子扑在两人身上,却盖不住眼底的焦灼。

    周益民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棉鞋在积雪上碾出两道深痕。

    昨夜他打着手电在村里转悠时,那处废弃院子的模样便刻在了脑海里,青砖围墙虽爬满青苔,却仍立得笔直。

    三间土坯房的梁架完好,只是门窗被风雨侵蚀得破败。

    此刻他抬脚指向大路东侧:“就那儿”

    梁村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睛突然睁大。

    废弃院子距村口不过百米,门前的土路直通主干道,开春化冻后卡车也能畅行无阻。

    “可这地儿.”

    他挠了挠发僵的耳朵:“荒了好些年,墙根都长蘑菇了。”

    “正是因为荒废,收拾起来省功夫!”周益民踩着积雪走近,帆布手套抹过斑驳的砖墙。

    “墙体厚实,能挡潮气;院子够大,竹材和成品都有地儿堆放。”

    梁村长的旱烟袋在鞋底磕出清脆声响,眼里的阴霾渐渐散去。

    他望着不远处竹林摇曳的方向,想象着满载竹编的卡车驶出村子的场景,喉咙发紧:“好!就这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