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806孩子没了

806孩子没了

    806孩子没了 (第1/3页)

    唐植桐吃过早饭,在赶往王波所在的生产大队赶去的路上看到了偷麦子的孩子。

    虽然教育不免费,但城里已基本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少数不入学的适龄儿童大多也是因为他们本身读不进去,而家里又想省下这部分钱造成的。

    乡村则正好相反,这几年的失学儿童数量有所增加。

    尽管大家都知道读书能够走出黄土地,能够改变命运,但摆在眼前的是实实在在的困难。

    一面是交着钱、不参加或少参加生产队的生产、靠家里养活;另一面是下地赚公分,尽管少一点,但能养活自己,甚至年底还能有几块钱的分红。

    预期收益和眼前收益之间,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后者。

    唐植桐看到孩子偷麦子并没有阻止,别人看到也许会不认同,但在唐植桐看来这是饿极了,属于紧急避险。

    再说,这几个孩子手里拿的麦穗也不多,每个人手里也就掐着十来穗。

    这几个小孩子看到唐植桐后还有些怯生生的,生怕他上来呵斥,但看到唐植桐那副笑脸后,也就大胆了些,从麦地走出来,留下一个放哨,观察着有没有民兵靠近,其他几个孩子则在四周找起了干草、枯树枝。

    点燃干草、枯树枝,将麦子放进火里稍微一烤,等再拿出来的时候,麦芒已经被烧焦,麦穗的表面也乌漆嘛黑的。

    把麦穗放在手心,双手一搓,张开后将麦壳吹掉,一把清甜的麦粒就留在了手里。

    将带着黑灰的麦粒倒进嘴里,轻轻一嚼,尚未成熟的麦粒独有的香甜就能在口腔炸开,一口咽下去,能快速补充体力,对这几个孩子来说,恐怕这几穗麦子比士力架都好吃吧?

    这边还没有吃完,那边就有民兵瞅着不对劲往这边跑过来。

    几个小孩子来不及将火扑灭,拿着各自的麦穗四散而去。

    唐植桐立好自行车,过去将火踩灭,也就是现在麦子还没有成熟,等到黄色麦浪千里的时候,有这么一点火星,恐怕大半年的劳作将会化作无忧。

    小火堆里有两穗没有来得及被捡走的麦子,也被唐植桐捡了起来。

    民兵一路小跑,过来的时候已是气喘吁吁,看着已经没有跑没踪影的孩子,张口埋怨唐植桐道:“你这个同志,刚才那几个小兔崽子偷麦子,你怎么也不拦着点?”

    看着民兵那枯瘦的身型,唐植桐也生不起跟他吵架的心思,甚至掏出烟递了过去:“他们也是饿的,回去少不了一顿打。”

    “挨打倒好了,就怕不打,明儿再来偷。”民兵接过唐植桐的烟,用脚踢了点土将唐植桐刚才踩灭的灰烬盖了起来。

    “那你就明儿逮住他们揍一顿呗。”唐植桐掏出火柴给民兵点上。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维。

    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些麦子都是他们亲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产了粮他们自己却吃不饱,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站在民兵的角度,他有他的职责,不能看着集体的财产被偷食。

    在唐植桐看来,他们都没有错。

    “能逮住就好了,一个个的吃不饱,跑的却比兔子还快。”民兵没有继续深究的意思,嘟嘟囔囔,明显不是个心狠的。

    唐植桐笑笑,这事就不掺和了,不过这边麦子的长相还行,至少还没有变黄,但愿他们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吧。

    “尝尝,一会把嘴上、手上的灰擦干净。”这一片此时也没了别人,唐植桐就将刚捡起来的麦穗分了民兵一半。

    有年头没吃这东西了,唐植桐还真有点馋。

    小的时候,每次出去放养,都会有孩子薅上几穗烧了当零食吃。

    讲究点的孩子会选自家地里的麦子薅,不讲究的就薅别人家的麦子。

    薅别人家麦子的,被主家逮住后少不了被骂上几句,更有甚至会堵在孩子家门口跳脚骂。

    究其原因,唐植桐觉得只有一个原因:穷。

    可能有人会说几穗麦子才多少钱?人家跳脚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