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万寿帝君修仙了!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明废除本命体系的镰刀开始落下了!灵根体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明废除本命体系的镰刀开始落下了!灵根体系?!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明废除本命体系的镰刀开始落下了!灵根体系?! (第2/3页)

脉,布政使之下的所有官员,都已做好准备了。

    可是好端端的,朝廷忽然处理了景王一脉的人,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尤其是太子一脉的官员,更是为此而连连向各自的上官表达不满,希望上官可以请求太子,停止无端招惹新的朝堂政敌的行为!

    因为在他们看来,太子此举,无异于是走了一步昏招。

    一个严党就已经够难缠的了,这个时候无端招惹进王府,这完全没有必要嘛!

    要知道自从他当上太子,诸王可是都被安排去了封地,原本互相各自为政,彼此争斗的诸王关系,陡然间就变成了盟友。

    当然,是某种程度上的盟友!

    比方说,在针对太子这个未来新皇上,诸王可是非常团结的。

    这个时候,招惹景王府,很有可能会招致其他诸王的不满和忌惮。

    从而迫使他们团结起来!

    一旦诸王和严党联合,迫使他们反抗,那么恐怕到时候太子之位都会不保。

    若是太子殿下被废的话,那他们这些投靠太子的人,又该何去何从?

    这不是要他们的老命吗?

    因此,这些官员心里能舒服,那才怪了。

    果然,很多官员的担心是对的,真就是怕什么来什么了。

    嘉靖一千八百一十年,诸王开始发动朝堂关系,无数中下层,乃至于布政使一级的官员,开始接连爆出问题。

    之后,朝堂之上严党也乘此机会发力。

    然后,官场之上彻底乱了!

    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地方上就会有一批官员被处理,严重的其背后家族都因此遭到牵连,统统被废除了本命。

    这一次,被处理的官员,终于从六部、布政使一级,向下延伸了。

    不过就算是从嘉靖一千五百零一年,第一个六部级高官被处理开始到现在,整整三百多年过去了,对于那些底层百姓和修士来说,这些事情始终与他们无关。

    因为每次有官员被处理,这其中的时间跨度都很大,不是几十年,就是上百年,才会处理一个官员。

    对他们来说,顶多就是这些官员级别太高从而引发热议,之后便该干什么干什么。

    再者说,朝廷官员任免,也不过是常态,他们可没有闲工夫去思考背后的深意。

    从嘉靖一千五百零一年开始,物价就开始不断的上涨,虽然很多底层修士,每个月赚取的灵源也越来越多,可是消费也随之提高。

    不仅如此,随着“启思革新”的国策影响,近些年女修开始格外的活跃。

    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嫁娶聘礼问题。

    如此也就导致,很多男修士想要与女修士结为道侣,看的可不仅仅是双方灵气属性是否相合,又是否情投意合,首先就是聘礼!

    如此就导致很多男修若想要传宗接代,建立自己的修仙家族,难度也随之增加。

    很多打工的修士,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那就是结不了道侣!

    嗯,放在凡人身上那就叫娶不起媳妇。

    不仅如此,随着灵网在整个大明诸天的铺设,这种风气更是不断的席卷。

    甚至,就连之前传统十足的修仙世界的很多女修士,也受到了这种新潮思想的影响。

    开始觉醒,对道侣提出要求了。

    最为离谱的是,一些结为道侣,数百年时间的修士,此刻也要面临着“追礼”问题。

    嗯,所谓“追礼”,就是追加聘礼!

    一时间,整个大明境内所有底层修士,开始被一种名为“生活”的枷锁束缚。

    因此,当官的怎么怎么样,今天哪个高官被处理了,明天哪个仙族被全族废除本命了,他们根本没心思去理会这些。

    有那闲工夫,对于绝大多数底层修士来说,还不如用来修炼,修为提高,在很多大公司、大商会、朝廷部门都很吃香。

    不仅如此,每个月的灵源也会更高!

    再或者,上上灵网,看看剧,或者看,看看一些修士的域外探险直播,再不济看看某个女修搔首弄姿跳舞不香吗?

    毕竟上了一天的班,累的要死,片刻的空闲,他们要的只是放松。

    然后明天继续像牛马一样工作!

    只是,不会有人意识到,一把悬在他们所有人头顶的“镰刀”,已经从最上层的官员开始,一点一点的朝着底层的他们落下。

    不论是物价的整体抬高,又或者是灵网之上关于女修聘礼的舆论引导,都不过是一种“镰刀”落下前,为他们准备的“麻药”!

    他们只会在这种麻木中被收割。

    嘉靖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年底,一则消息突然在灵网之上点燃。

    京城时间,早上,7点30整。

    大明仙朝,修仙大城,南京城,玄武街,东楼广场,此时却人满为患。

    此时东楼广场,那巨大的留影石壁下,密密麻麻,人山人海,但诡异的是,偌大的广场之上却没有一丁点的人群喧闹之声。

    除了大街小巷,过往的仙轨、汽车、飞梭发出的轰鸣声外再无人们的喧闹。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留影石壁,仔细聆听着石壁上,大明通政使司的新闻主持人,此刻播报的一则关于明科院的新闻。

    甚至就连一些上班族,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