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赐除三卫改名谒 (第2/3页)
说着,目光落在跪在南阳公主身侧的宇文禅师身上,这孩子双手恭谨地放在膝上,眼神怯生生的,却始终规规矩矩,不似寻常孩童顽劣。
南阳公主会意,拍了拍宇文禅师的背,说道:“若无大王开恩,岂有你今日之活?还不快向大王敬酒。”
宇文禅师连忙爬起身,小手端着酒杯,膝行到李善道案前,声音带着孩童的软糯,背诵南阳公主教他的谢恩词,说道:“蒙大王再造之恩,小子无以为报,谨奉薄酒,愿大王万寿无疆。”
李善道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指了指身边的空位,吩咐说道:“来,坐在此处。”
宇文禅师才是个十岁孩童,一下不知怎么应对,扭脸去看南阳公主。南阳公主点了点头,说道:“还不谢大王恩典?”他便又谢恩罢了,大起胆子,斜签着身子坐下。
李善道指着案上菜肴,和蔼可亲地问他:“小郎君喜吃何物?”
宇文禅师不敢答话。李善道就一手掩袖,一手亲给夹他了个蜜渍枇杷。
“谢大王。”宇文禅师再又谢恩,捧着小碟,小口吃了起来。
看着孩子的这幅模样,李善道转向南阳公主,语气郑重,笑道:“真是个俊俏又懂礼的小郎君!公主好福气啊,得子如此。我意明日下旨,补他三卫,公主以为何如?”
如前所述,三卫即亲卫、勋卫、翊卫,是次於千牛备身、备身左右的天子侍卫官吏。
南阳公主闻言一震,赶忙起身,令宇文禅师也下拜,口中说道:“谢大王恩典!禅师稚子,蒙大王不以卑陋,收用近侍,贱妾感激涕零,唯恐福薄难当此殊荣。然大王垂爱,敢不奉命!”
尽管按照宇文禅师在故隋的出身地位,南阳公主是杨广与萧皇后的嫡长女,其系杨广的亲外孙,若出任天子侍从之职,少说也得备身起步,以三卫任之,就算最高等的亲卫,也不配他的地位出身,但南阳公主自为汉军得之,献给李善道以来,虽李善道对她与萧皇后等颇为礼敬,但其实到目前为止,她们都还是俘虏的身份,且又宇文士及刚被砍头。
则在这个时候,李善道允除宇文禅师三卫之职,却就说明,她们至少已是摆脱了俘虏的身份,算是进入了新朝,成为了新朝的臣子。
南阳公主伏拜谢恩之际,不由想起中午才被砍头的宇文士及,又不禁由此想起死在了江都战乱中的其父杨广,端得此时此际,心潮起伏,泪水在她眼眶中打转,却强忍着没有落下。
李善道呵呵一笑,令她母子起身,解下腰间的一块羊脂玉佩,赐给了宇文禅师,说道:“今日得公主招待,我无甚回礼,禅师俊俏知礼,我甚喜爱,便以此物,权做回礼。”
宇文禅师双手高举,接住玉佩,又是拜谢不提。
李善道两三日前才回到贵乡,诸多的军政要务,都在等着他处理。如对此征李密立下功劳的军中将士的封赏;如对河南、山东等地新得之郡的百姓安抚、官吏任命、驻军配置;以及因李密之被歼,河南、山东,乃至江淮一带的各个大小割据,如肆虐南阳的朱粲等辈,於今是都纷纷献来降表,这些也都需要他亲自处置。今日下午来见南阳公主,实是忙里偷闲。
故饮未几杯,他就起身告辞。
南阳公主携宇文禅师,将他恭送到院门口,拜送他在张士贵等亲卫簇拥下乘马远去,直到转角不见。两人这才起身回院。宇文禅师终是忍不住了,攥着他母亲的手,仰脸问道:“阿娘,阿耶真的死了么?”南阳公主泪水终是滑落,却以葱葱玉指,按住了宇文禅师的嘴唇。
暮春的午后,院墙外正是春光烂漫时节。
道边垂柳,抽出新绿,柔条在春风中轻摇,宛若翠帘。墙角处的蔷薇初绽,浅粉深红,点缀在青砖黛瓦间。空气中浮动着慵懒的暖意,偶尔有几声黄莺啼鸣从邻院传来,清脆悦耳。
……
从南阳公主家中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