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虎落平阳 (第2/3页)
是最佳提督接班人。
当然,朝廷任用武将,也不光看战绩,还要考虑政治影响。
阮氏宗族在朝堂上影响力太大,光六部尚书中就占据了两席位置,其他一应要员更是不计其数。
牵扯到的姻亲,几乎遍布朝堂。
真要是诛九族,那么就先别打仗了,回去专心搞党争即可。
本质上,安南国就是皇室与世家共治天下。
对世家痛下杀手,相当于背弃了统治根基。
“哼!”
“朕,愿意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就怕有些人把握不住。
水师丧失了一营主力,后续有把握击败虞朝水师么?”
胡新波强压着怒气问道。
哪怕战报进行了艺术加工,他也知道这次海战,虞朝顶多出动了两广水师。
倘若是倾巢而出,不可能只吃掉他们一营水师,就直接罢手。
本来在水师数量上,大越皇朝就处于劣势,战败之后双方差距只会拉的更大。
水师无法保障沿海安全,那就意味着敌军可以从海上发起进攻。
两百多年前,虞朝军队打过来的时候,就从海上发起了进攻。
有前车之鉴在,他不得不防备。
“陛下,要击败虞朝水师,怕是有不小的难度。
不过黄提督骁勇善战,防守沿海地区,确保重要港口不失,应该能够做到。”
陈初阳忐忑的回答道。
能不能打赢虞军,他的心里完全没底。
从大战爆发到现在,他们手中关于虞军的情报,就没有一项是准的。
无论水师,还是陆师,虞军都比预想中强大的多。
负责搜集情报的前通政使丁伟祺,已经因此被皇帝下令诛杀。
关于通政司衙门的各种黑料,都被陆续挖了出来。
都是腐败惹的祸,层层扒皮之后,下面的情报人员根本没有足够的经费。
派往大虞搜集情报的负责人,一直留在升龙城办公,下属一众情报人员九成以上是空额。
少数实编的,也留在大越皇朝内部办公。
上报的情报,主要从来往大虞的商人、伙计、水手口中获悉。
距离真相有多远,那玩意儿全靠运气。
搜集不到的情报,索性就自己编写,皇帝和百官们喜欢看什么他就写什么。
受朝廷政治宣传的影响,在年轻一代官员心目中,大虞朝就是一头大肥羊。
以至于高层眼中的大虞,是一个削弱了不知多少倍的大虞。
看得多了,老祖宗留下的警告,也渐渐不被他们放在心上。
错误的认知,才是引发这场战争的关键。
“朕不想听这种模棱两可的废话,告诉黄瑾川,务必给老子守好大越的海岸线。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兵部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防备敌军从海上发起进攻。”
胡新波冷漠的下令道。
直觉告诉他,虞军肯定会从海上发起进攻。
怎奈知道是一回事,想要预防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越皇朝的主力,全部都在前线,国内留守的兵力有限。
纵使现在立即让大军回援,时间上多半也赶不上。
何况分兵也是高风险的活,稍有不慎就会被敌军有机可趁。
非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冒险的。
“微臣遵旨!”
接下圣旨,陈初阳整个人都麻了。
大越朝海岸线可不是一般的长,要防止敌军从海上发起进攻,需要的兵力实在是太多。
当年虞军入侵,直接从北越登陆,向河内发起进攻,那是其他地方没有开发出来。
经过两百多年时间的努力,北越虽然依旧是中心,但中南部也开发了不少地区。
如果敌军愿意,完全可以从任何一个港口发起进攻。
狭长的国界线,决定了虞军如果愿意,只需很少的兵力就能把他们从中间一分为二。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一个国家被拦腰斩成两段,将意味什么。
到时候大虞稍微一鼓动,不知道多少野心家趁势而起。
兵部尚书叫苦,一众武将同样头皮发麻。
掘地道攻城法,真心没有预想中好用。
中途遇到巨石,只能沿途绕道,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
最先开挖的地道,因为缺乏相应经验,没把握好深度,直接挖通了护城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