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 第140章 多灾多难

第140章 多灾多难

    第140章 多灾多难 (第1/3页)

    老同志吃过午饭睡觉了。

    姜宁没打扰老家伙,也没回别墅。

    这个点冯雨肯定在午睡。

    去保安队转了一圈,让保安放飞无人机,看了下青羊。

    保安队不在办公楼,而是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

    三十多号人全是年轻小伙子,大部分都当过兵。

    操作无人机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回老家考公,考了几年考不上,躺在家里摆烂,农场招保安时跑来应聘上岗,因为会操作无人机,成了无人机驾驶员。

    青羊是农场的宝贝。

    行踪保安队员一直都在掌握,无人机放飞之后,很快找到了羊群。

    两个青羊群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开活动。

    先是在九号林区找到第一个羊群。

    数了一下,大小十一只青羊。

    本来八只,开春下崽了,多了三只小的。

    姜宁一直好奇,这些家伙下崽的时候躲在哪里。

    奈何保安队员也没发现。

    只是在例行观察时,某一天才忽然发现多了三只崽子。

    林区太大,也不缺吃的。

    这些家伙要躲起来,无人机也很难找到。

    姜宁看了一阵,让找另一个羊群。

    另一个羊群在二十一号林区,共十三只。

    四只小的。

    这些家伙躲在林区深处,等闲很难碰到。

    就算姜宁用地行术,想靠近也不太容易。

    这些家伙太警惕了,比傻兔子难捉多了。

    在他钻出地表的瞬间就会跑个无影无踪。

    姜宁看了一阵,又去了一趟草场。

    施工队正在农场圈起来养牛羊的一千亩草场里盖猪圈,养猪也不打算关起来圈养,跟牛羊一样都准备放养,但猪不能只吃草,也要喂食,不然长的太慢。

    猪圈快盖完了,猪还没买呢。

    都说要养黑猪,已经让人去买了,还没回来。

    猪圈盖的不大,两千多平的水泥板房。

    负责施工的是北安的一家小企业,专门做水泥预制板,比砖房便宜的多,而且厂家包施工和安装,费用还不到盖砖房的一半,就是寿命有点不太好说。

    这玩意是个新东西。

    说是安全,但能用多久不太好说。

    正好老板也在。

    姜宁就问了下:“你这玩意能用几年?”

    老板信誓旦旦:“用十年绝对不会有问题。”

    姜宁就道:“要是倒了塌了,把猪给我砸死你得赔偿。”

    老板不知道心里虚不虚,反正脸上是一点不虚,拍着胸膛保证:“肯定赔。”

    姜宁觉的他在吹逼,但没有证据。

    和老板聊了聊,又去看望了下李二舅。

    也就是李建军他爹。

    李富民是老放羊人,五十岁之前都在放羊,这两年放羊实在没什么赚头,才不得不出来打工,干活太墨迹,年后被老杨调来养羊,两口子一起看草场。

    农场的羊好养,白天打开圈放出来就行了。

    天黑前赶进去,实在不要太轻松。

    草场围起来的,也不怕羊跑丢了。

    牛也一样。

    白天没事,基本上什么也不用管。

    只要看着水槽里不缺水就行。

    两口子干活虽然很墨迹,但这不是懒,而是大半辈子的性格习惯就这样,其实人还是比较勤快的,白天没事也不会闲着,没活也会自己找点活干。

    除了比较墨迹,几乎没别的缺点。

    干活细致,还操心。

    和小姨奶奶家那位被老杨赶走的表舅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养的牛羊太多,牧场和别的区域还不一样,晚上不能离人。

    专门盖了几间砖房,老两口直接住在牧场,去食堂不方便,干脆搭了一个柴火灶,自己做饭,每人每月补助三百块,又因为没有周末和休假,每人额外多给五百加班费。

    家里有事,两口子换着回家。

    姜宁来到砖房前时,两口子在门口修破烂。

    农场的灌溉系统用了大量的水管喷头。

    这些东西是消耗品,用一段时间坏了就得换新的。

    两口子闲的没事干,就收拾了一堆换下来的喷头手动修补。

    为此还专门申请了几样工具。

    李富民看着他下车,笑着开玩笑:“老板又来视察工作了。”

    姜宁就喜欢这样的长辈,没架子,能和小辈开玩笑就挺好,说:“这里不用视察,二舅比我爸还操心,哪像我爸只顾着自己挣钱,从来不给我操心农场的事情。”

    李富民呵呵笑:“你养了这么多人给你操心,还要你爸操什么心,他岁数还不大,多挣点钱和你妈把自己顾好,不让你们操心就算好的了。”

    姜宁点头:“这话也有道理。”

    李富民道:“本来就是,过去的人养儿防老,现在谁还指望子女,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儿女过的好,能自己动弹,谁愿意给儿女添麻烦。我们这些老家伙,能把自己顾好,不给儿女添麻烦就算是给儿女减轻负担了。”

    姜宁就问:“军哥怎么把房子都卖了,一点积蓄都没有吗?”

    李富民就叹气:“哪有什么积蓄,他上那个班,就领那点死工资,也没有别的钱,车子房子我还给他搭了不少,要我说都是闲的,要是有个班长,哪有这些事情。”

    姜宁问道:“你和舅妈应该还有点积蓄吧?”

    李富民拿出烟,给姜宁递了一根,姜宁摆摆手,他没烟瘾,平时不怎么抽烟,也就应酬喝酒时偶尔吸一根,李富民就自己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道:“我俩去年的工资都在,农场又给发了两万,加上今年几个月的工资,一共存了十万块,打算给他再买个房子,一直租房子也不是办法,大小也是个领导,现在还住县里的廉租房,让人笑话。”

    姜宁又问:“之前都没有挣到钱吗?”

    李富民道:“挣不到钱,跟着人出去打工,我们岁数大了没有人要,只能跟着你舅舅干点活,一年也干不了几个工,挣的钱都零花了,就在农场上班还能存点钱。”

    姜宁就道:“前天还又走掉了一个,嫌工资低。”

    李富民一脸通透的样子:“刘继玉脑子进水了,去外面是工资高,一天挣三五百,可一年到头能干几天啊,挣两百个工撑死了,运气好能挣十万,年景不好也就五六万,年轻时候还行,有人要,岁数大了谁要你,农场工资是不高,但拿到手里也有四千多块钱,月月都有工资,还给交养老保险,以后退休了还有退休金,跑掉的都是傻的。”

    姜宁给他点赞:“还是二舅活的明白。”

    李富民挺乐哥:“李建军也给我们说,让我们好好在农场干活,不要再到处跑了,我们现在月月都有工资,逢年过节还给发奖金,年底还有年终奖,那个社保卡拿着能买药,看病也能报销,退休了我们有退休金,跟吃公家饭的一样了,不用指望儿子给养老了。”

    姜宁问道:“二舅今年五十几了?”

    李富民道:“五十四了。”

    姜宁忽然想到个严重的问题:“养老保险要交够十五年才能办退休,你这再过几年就六十了,最多只能交六年,怎么算也交不够十五年,那不是白交了吗?”

    李富民那张苍老憨厚的脸上露出精明的笑容,道:“我早就问过了,60岁交不够可以延迟退休的,交到65,到了65还不够15年,就能一次买断,直接办退休了。”

    姜宁意外:“还能这样?”

    李富民点着头:“我让李建军给我问了,就是这样子的,反正农场安稳,牛和羊也跑不出去,没有工地上那么辛苦,只要农场不倒闭,我就熬到65等着退休就行。”

    姜宁:“……”

    这什么话。

    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聊了半个小时,姜宁开车离开了。

    到办公楼,员工已经上班了。

    下午没什么事,老头组织办公室的十几个人美化环境。

    把楼下的花花草草该修剪的修剪,该挖掉重新种的挖掉重新种。

    许文静不干活,拿着手机在一边拍短视频。

    姜宁停车下来瞧瞧,还问她:“你怎么不干活?”

    许文静说:“杨总让我拍短视频,给农场做点宣传。”

    姜宁哦了一声,再没问,叫上老杨走一边去说话。

    说了下上午讨论的规划。

    老杨一听,就不淡定了:“要是这样搞,以后农场的草就没人要了。”

    姜宁点头:“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要是一亩地的草料成本能降到一千块,还谁花钱买咱们的牧草,所以得提前做好应对,别到时候措手不及。”

    老同志道:“咱们也可以搞,把草场划分一下,租给那些养殖户还省事。”

    “不搞养殖了。”

    姜宁摇头:“咱们这是农场,不是牧场。”

    老杨就道:“农牧可以一体嘛!“

    姜宁就问:“你觉的要是把草场搞成牧场,农场的空气质量会好吗?”

    “这……”

    老头一时无言,答案当然不用说。

    什么都是有限度的。

    农场随便养点牛羊到无所谓,也不会影响空气质量。

    但是超出这个限度,空气质量肯定不会好。

    老杨就问:“你是怎么想的?”

    姜宁道:“咱们种树吧,把农场建设的漂漂亮亮的,看着也心情愉悦不是?”

    老杨有点可惜:“这么赚钱的生意太可惜了。”

    姜宁笑道:“不用可惜,种树也可以赚钱嘛,现在农场的木材销量正在提升,兔子燃料也能创收,不卖草影响不大,咱们种果树,以后也可以卖水果创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