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85章 老房:挑拨李家父子,还是我在行

第185章 老房:挑拨李家父子,还是我在行

    第185章 老房:挑拨李家父子,还是我在行 (第2/3页)

    但面子上的工程还是得做的。

    主查人还是得偶尔临幸一下衙门的。

    “传吧传吧。”李明三心二意地认可了手下的意见,心里再度羡慕起了无知是福的四哥李泰。

    衙役带上了一位少女,看上去十六七岁上下,长得过目就忘,连穿着也是过目就忘的普通印花裙衫。

    嗯,作为此案重要“证人”被提上来的,就是前·宫女胡三娘。

    “端午节那晚倒塌的灯台,就是你负责维护的?”案件主谋李明问道。

    “回殿下,奴婢一介女儿身,又是新来的,只会些刷漆洒扫。建筑修复这类体力技术活,是工匠的事。”案件作案人胡三娘回答道。

    他俩早就事先串过供了,今天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相比老牌影帝,新人胡三娘的演技有些松弛,但她的低存在感弥补了这一点。

    问答过程中,并没有被一旁的办案人员看出什么马脚。

    李明:“所以你在检查那灯台时,并没有发现虫子把柱子都快蛀空了?”

    胡三娘:“没有。除了我以外,其他宫女也都没有发现虫蛀。”

    李明:“那你在这起意外中确实没有过错,当时不该将你降职减俸的。”

    胡三娘:“殿下圣明。既然我当时不该被发配东宫,那东宫宫女被裁撤时,就应该与我无关,我理应继续进宫侍奉诸位贵人。”

    反正我就是想当宫女,去哪个宫我无所谓。

    体制内铁饭碗就这么香么……李明心里吐槽,忍着嘴角抽搐的冲动,不苟言笑地说:

    “结案后,寡人自将还你公道。”

    在清汤大老爷的主持公道下,胡三娘千恩万谢地退下了。

    孙伏伽捂着脸打了个哈欠,道:

    “殿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请您定夺。”

    李明神色一凛:

    “什么问题?”

    刘德全凑了上来,神色严肃地说:

    “衙门的厨子生病了,咱午饭去哪儿吃?”

    李明的表情更严肃了: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摸鱼部门陷入了激烈的头脑风暴之中。

    …………

    相比和谐的凶杀案办案现场,太极殿里的斗争就要激烈得多。

    在太子触底反弹、魏王激流勇退之后,朝廷的格局继续发生着变化,风云变幻。

    浪子回头金不换,太子在跌入谷底以后,怎么走都是向上。

    何况陛下肯再给太子一次机会,本身就暗示了圣意。

    太子党重振旗鼓,不但回收了原先意志不坚定的摇摆成员,还吸纳了大部分原魏王党成员。

    而剩余的魏王党、不太想掺和争储这个泥潭的中立派、对十四奸党的卑鄙行径感到嗤之以鼻的清流忠臣、以及对重新均分天下田地感到本能恐惧的守旧派们。

    则都团结在了晋王李治的旗帜之下。

    一来,李治忠厚老实、平和中庸,相比两个疑似有点太极端的兄弟,实在是拟人得多。

    二来,李治年龄尚小,又不是某位主观性过于强烈的小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所以容易……接受属官的“专业引导”,懂的都懂。

    如此一来,随着李泰的退出,四子夺嫡的形势迅速演变成了三足鼎立。

    并且因为李承乾与李治本身就没有什么矛盾,所以两党隐隐有合流之势,共同夹击异军突起的十四奸党。

    “末将……那个,臣以为,漕运这事儿吧,确实要像军队那样统一管理,才不会在必要的时候陷入无组织无纪律。

    “所以我觉着吧,杨令公当帅,房相公当将,就挺合适。”

    负责漕运疏浚的工部尚书薛万彻率先发言。

    这位土木大将军现在也算是打灰界的专业人士了。

    尽管用词甚是粗鄙,但再也没有人把他的意见不当回事。

    然而,一旦被文臣们认真对待,就意味着失去了新手期的免喷特权。

    岑文本率先发难:

    “仗不是没打过,灾也不是没闹过。为何唯独这一次要统筹漕运了。

    “是否有借国难弄权之嫌?”

    这位中书侍郎走位向来飘忽。

    在李泰退场后,他这次又不知道投入了谁的门下,喷起上司中书令杨师道“弄权”毫不嘴软。

    而老岑的意见,也代表了相当一批朝臣的想法。

    你李明的势力膨胀得太快了,既有地盘又有兵,还利用两起案子,大搞文攻武吓。

    还给不给人留活路了?

    你上台以后,是不是要把异己全部清除掉,用中下级官吏架空我们啊?

    在一片“附议”声中,薛万彻被喷得灰头土脸。

    最后,由大司空长孙无忌定调:

    “节度使的担忧不无道理,在饥荒和战争的双重冲击下,统筹漕运调度是很有必要的。”

    接着,他话锋一转: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在战争期间,漕运应当首要为战争服务。

    “因此,调度也应由军事主帅负责。”

    虽然还没有正式官宣,但大臣们都已经听到了陛下有意放出的风声——

    以李世绩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薛万彻为副总管,联合阿史那思摩——现在叫李思摩——所率的东突厥残部,秋收后北伐薛延陀。

    长孙无忌和李世绩如今都是晋王党,他的这番操作,相当于是把大权拢到了李治的手里。

    他摸着下巴,睥睨群臣,一副“谁赞成,谁反对”的架势。

    群臣纷纷站队。

    不论是李世绩还是房玄龄、杨师道,都有足够的能力处理此事。

    所以大家的站队完全无需考虑人选的适配性,是彻彻底底的屁股决定脑袋。

    十四奸党受到了太子、晋王与原魏王党的三方夹击,寡不敌众,声量上败下了阵来。

    李世民冷眼旁观朝中局势,在暴脾气的薛万彻要动手揍人以前,提前制止了争吵:

    “朕有考量,此事再议。”

    换到下一个话题,是让大唐人身心愉悦的战前后勤准备问题。

    朝堂又立刻恢复了和谐,正常奏对。

    大家对事不对人,该站队站队,不妨碍齐心协力治国。

    …………

    散朝后,李世民专门叫住了房玄龄。

    老房肿着两个黑眼圈,一副修仙过度的样子,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