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41章 给臭外地的一点小小的辽东震撼

第241章 给臭外地的一点小小的辽东震撼

    第241章 给臭外地的一点小小的辽东震撼 (第3/3页)

滩涂盐碱地的稻种。”长孙延附和着,简单地评价道。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一惊。

    “你是说……别的地方也这样,大量大量地撂荒?”李令的惊讶掩饰不住。

    沿着海滨向东北延伸,这一连片没有产出的土地一望无际,已经够大够“浪费”了。

    居然只是所有实验用土地中的一部分?

    “是的。”李明和长孙延异口同声。

    “山间高寒、平原干旱……各种自然环境都要试一遍,在最短时间内选出最适合的大米品种,从而在东北地区最快速地铺开种植。”

    “今年试种,明年试点,后年全面铺开。”李明补充道。

    来自京城和幽州的几位土包子倒吸一口气。

    他们真正理解了李明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具体是什么意思。

    追求极致的高效,凡事都追求快速,连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大有时不我待的气概。

    这股勃勃生机、奋发进取的拼劲,正是辽东的底色。

    也是李明治下的人民,与其他州县臣民之间的根本区别。

    “这么做快是快了,只是……”

    杨氏看得更深一层,沉吟道:

    “只是这么多土地因此歉收、绝收,民间不会有意见吗?”

    她倒不是担心因此而喂不饱辽东的百姓。

    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至于这么愚蠢。

    她担心的是,这样会招致地主的反对。

    想象一下,如果老李同志某日突发奇想,要征用关中的广阔良田来“做实验”……

    只怕早就有一大堆韦氏、杜氏、这个氏那个氏的门阀贵族,来进京“痛陈利害”了。

    尽管这实验从长远来看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也注定会被直接利益受损的小团体搞黄。

    “没有什么地主了,民间都完全支持我。”

    李明轻巧地说出了让听者惊骇的事实。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才是我搞生产大队的动机。”

    大地主豪强崔民干低着头,一声不吭。

    一年时间,遴选出能在燕山以北成活、甚至丰收的水稻,短得让人难以置信。

    而为此动用的社会资源,同样巨大得让人难以置信。

    在铲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利益集团后,就能调集封建社会难以想象的力量,进行宏大得令人咋舌的社会实践。

    这一切都折射出,李明对辽东的掌控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其他地区的人难以望其项背、甚至难以想象。

    这就是全天下未来的主人么?

    简直高效得可怕……

    …………

    平州,治所卢龙县。

    辽东委员会办公室。

    “哦豁,他们真打起来了?”

    平州、营州两州刺史兼常务委员,韦待价,阅读着从关内传来的情报。

    今日份的情报是,李治和李泰的军队终于在函谷关打起来了。

    “按传信过来的时间计算……八个兄弟已经打了快有半个月了吧?”

    韦待价磕着核桃,颇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虽然今天才传来确切的消息,但从李明殿下过去传来的文书,他也不难看出,兄弟几个迟早要有一战。

    更何况,李明殿下都把他在长安的死忠,都给打包送到辽东了。

    不少都是阿韦的老熟人。

    无不预示着天下风云再起。

    要是连这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韦待价这两年就真是白做这个“十四奸党”了。

    对于这场新时代席卷天下的八王之乱,韦待价的评价是:

    “茶壶里的风暴。”

    在赤巾军的护卫下,他根本不用担心这场兄弟内讧会波及东北的核心区域。

    他完全可以隔着燕山观火,那边打得热火朝天,而这边建设得热火朝天,两边互不干扰。

    “不,不能抱着这样的心态,辽东和大唐是一体的。”

    韦待价自我反省起来。

    内地的兄弟州县打起内战,辽东怎么能隔岸观火呢?

    必须得两边卖物资,狠狠发一笔战争财啊!

    韦待价立刻拿出纸笔,伏案写起了方案。

    “韦委员。”传令来报。

    韦待价头也不抬:“我在忙,有什么事之后再说。”

    “哦。”传令乖乖退下。

    过了一会儿,尉迟循毓来了。

    从长安回辽东半年,小黑炭头的块头又大了一圈,照旧莽莽撞撞地冲进来,扯着嗓门儿瓮声瓮气地喊:

    “阿韦!粗大事了!”

    怎么伱也叫我阿韦,这外号是你这小黑子能叫得的吗……韦待价心里嘀咕着,没好气地嘟囔:

    “怎么一个个都来烦我,正值多事之秋,我很忙的,到底有什么事?”

    “大事!”

    首席财务官房遗则也跟着冲进来了,因为长期坐办公室缺乏锻炼,他皮肤白了一圈,跑了没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

    首席财务官居然难得离开了他一直坐镇的账房,这简直千年一遇。

    韦待价这才意识到,大约真的发生大事了。

    “到底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他心里咯噔,放下了笔。

    “明哥!”

    房遗则和尉迟循毓异口同声道。

    “啥?”韦待价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是李明!李明从长安回来了!”

    “什么?!传令呢?你们怎么不早说!”

    韦待价拍案而起。

    “你不是说你很忙……”

    尉迟循毓正在嘀咕,只感觉身边刮起了一阵风。

    韦待价早就蹦出了书房,往卢龙县城门口奔去。

    尉迟循毓和房遗则,一黑一白两个小伙伴互视一眼,赶紧跟上。

    “哎哎哎你等等我们!不在南门,你方向走错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