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静坐战 (第2/3页)
至他们仨有可能接到了下一步的指示,要对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展开动作……
这就很恐怖了。
在塞外的八万大军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对全世界所有其他军队都是碾压,没有例外。
与之相比,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李泰军和李治军,顶多算三流部队。
这八万人如果落到李明手里……
游戏结束!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把那三人干掉?”
这已经是李世绩不止一次生出的想法了,又被他不止一次地否决。
首先那三人就不是省油的灯,机警性很强,平时吃饭睡觉都是分头的,避免被一锅端。
别说动手,自己没有被那三个杂种干掉就不错了。
其次,毕竟李治和李明还没有彻底闹掰。
自己这样自作主张地屠了李明一方的三员大将,激化矛盾,对李治稳定全国大局绝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也无法调动手下的军队来干这脏活。
这些士兵无愧于精锐之名,只忠于皇帝。
并不是行军大总管的私兵。
打外敌,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抱怨一句的。
但若要搞内讧,那就别怪他们在旁边吃瓜看戏了。
让他李世绩一打三,显然胜算不大。
既然没法掀桌,那就只能自己忍让一些,维持团结了。
“反正我调不动这八万人,那三个杂种难道就能指挥得动了?
“凑合着过吧……”
李世绩苦闷地研究起了地图。
这并没有让他的郁闷缓解多少。
因为内乱和后勤问题,导致这八万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太行山西北的无定河一带。
乱跑容易被断补给,军事风险过高。
如果这八万人折损了,算上民夫后勤七七八八,史官高低得来一句“李世绩致百万大军覆没”,让他体验一把苻坚的待遇。
而如果撤军,又等于摆明了对陛下见死不救,政治风险巨大。
如果李世绩敢做出这决策,别说会连累李治被口水淹没。
甚至自己未必走得出这军帐,说不定就会被这八万皇帝的死忠亲兵给手撕了。
所以,他只能让这一大帮人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效率低下地搜寻着皇帝的蛛丝马迹,从本就贫瘠的夏州获得补给,苦一苦当地的百姓了。
“嗯?”
李世绩看着看着,觉察出了不对劲。
侦察铁勒人部落的报告,越来越少了。
打仗就是打情报,自己撒出去的探子是足够多的。
“也就是说,铁勒人的主力脱离了与我们的接触,正在向其他方向移动?”
李世绩愁眉紧锁。
游牧民迁徙就像一阵风,一晚上可以跑出去几百里。
而漠南的地形千篇一律,不是戈壁就是草原,毫无记忆点。
所以可以说,李世绩把薛延陀的主力给跟丢了。
长安那边并没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说不定长安还在等着他李世绩的情报呢。
“不知道那三个杂种有没有从辽东那儿得到什么情报……要不要问问他们呢?”
李世绩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这时,副将来报:
“将军,长安来信。”
“晋王殿下的信?”李世绩有些疑惑,从这位专门负责运送密信的心腹副将手中,接过一册仔细封着蜡的信封,展开阅读起来。
越读,他的眉头就皱得越紧。
读到最后,他将这封信撕成了粉碎,又将碎屑扔到炭炉里,彻底烧成灰烬。
…………
“咱要不把李世绩那狗杂种给刀了?”
一出主帅大帐,薛万彻便直抒胸臆。
侯君集和李道宗异口同声:
“嘘!你如果不想被手下这些兵撕了,就别打这歪主意。”
这八万精兵大多来自关中,父兄都是跟着老李家父子打过天下的,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
与将军们的关系更像是合作者,而不是只知道接受命令的傀儡木偶。
“那我们该怎么办?继续在这儿干耗着?”
薛万彻有点沉不住气。
他只想干掉碍眼的李世绩,挥师八万南下,横扫中原做回自己,将被乱臣贼子逼到辽东的李明殿下重新奉回长安,结束内战,重铸大唐辉煌。
“是的,这就是李明殿下给我们的任务,和李世绩耗着,避免这支军队的控制权落入他手中。”
侯君集严肃地说。
这八万士兵在第二轮“四子夺嫡”中的份量不言而喻。
基本就是,这些兵站在谁这边,就能将谁保送上皇位。
李道宗皱眉摇头:
“我能理解薛万彻。”
侯君集一愣:“你也和他一个主意?”
李道宗抚着胡须:
“如果继续在这儿浪费时间,恐怕对我们更不利。
“别忘了,李治还控制着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