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道不同,相为谋 (第2/3页)
五次地把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这个真珠可汗要不要面子的?
不把那臭小子下油锅烹了,以后让他怎么管理旗下的众多部落?
面对暴跳如雷的真珠可汗,李泰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夷男兵多,只能听他的。
“那……我便让我的士兵开始做准备罢。”李泰说着,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的兵多来自魏州都督府,得把他们调往别处,以免在本地待久了,生出事端。”
他就像个客人一样,向主位的夷男行了一礼,后退着离开了房间。
在门外,早有许多人等着他了。
都是河北各州的豪门大族,有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等等。
到了这个层次,战乱自然是波及不到的他们。
所以这些名门望族无需像其他小姓小族那样,仓皇地卷铺盖跑路。
他们还要留在当地,和铁勒人做生意的。
“大可汗决定回朔北了吗?”他们围着李泰,焦急地问。
若是在以往,这些河北大族是不可能对一个关中来的藩王这么热情的。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这位藩王带来了北方蛮族作为后盾。
而蛮族才不管你什么“五姓七望”、“封建礼教”这一套,惹他们不爽了,他们会用拳头来说话。
迫不得已,他们也只能放下身段,拼命巴结讨好二鬼子李泰了。
李太君喊一嗓子“大汗在魏州”,他们就屁颠屁颠地从各地赶过来朝见了。
“唉。”李泰夸张地叹了口气:
“就凭我舌灿莲花,也劝不动大汗。铁勒人还要在河北待上一段时日,至少也得等到来年开春,牧草绿了。”
这个噩耗对诸位大地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蛮子们整天劫掠,啥时候是个头啊?
虽然他们通过李泰搭上了真珠可汗这条线,抢劫抢不到他们头上。
但是老百姓都被逼走了,这对他们的影响就很大了。
“哎这么能成呢?他们再继续待下去,百姓就都逃光了。
“牧民可以等牧草生长,可百姓如果逃光了,等来年开春谁来给我们种地呢?”
平时虽然看不起泥腿子,但当人口大规模外流、劳动力肉眼可见地开始出现短缺的时候,豪族们也渐渐坐不住了。
李泰不无鄙夷地看着这些土里刨食的地主,道:
“铁勒可汗至少会一直留到剿灭辽东赤巾残匪为止。”
听到这里,诸位沉重的心情终于轻快了一些。
幸好,铁勒爷来一趟也不是白来,还是能干一些好事的。
对他们来说,辽东赤巾贼这个威胁,可是比薛延陀大得多。
游牧蛮族,疥癣之疾而已。
可那些动不动就要没收土地的赤巾贼,可是在刨他们的根啊!
只要能帮助肃清李明的余毒,一些短期代价也不是不能承受。
反正被迫背井离乡的又不是他们。
“当然,铁勒大军劳师远征,军饷粮草是个大问题。”
李泰淡淡地补充一句。
几位大地主嘴角一抽。
这帮游牧民在富庶的河北之地吃得满嘴流油,像是兵粮不足的样子吗?
他们怀疑李泰在借铁勒人的名义敛财,壮大自己的军队。
但是他们没有证据。
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当面质问铁勒可汗核实清楚。
首先第一点,他们也不会讲突厥话啊。
…………
“哼,狡猾的汉人。”
真珠可汗坐回到了胡凳上,对着李泰消失的背影轻哼一声。
刚才的愤怒烟消云散,他的眼中闪烁着算计和精明。
结盟的双方各有各的鬼胎,各有各的心机。
李泰想把铁勒部族支开,以便于自己入主河北与李治对峙,这算盘珠子都崩到夷男的脑门了。
而夷男也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他刚才已经说了,那就是,肃清李明及其党羽。
当时虽然说得很粗鲁,好像是出于一时激愤。
但这都是表象。
能当一把手的,哪一个不是演员呢?
理性思考以后也不难发现,“优先剿灭李明”这一战略,是符合薛延陀汗国的最大利益的。
李明不除,夷男总觉得自己背后凉飕飕的。
生怕自己在中原唱着歌儿打着劫,突然,就被山上冲下来的红头巾男给断了后路。
辽东就像一根鲠,横在大漠与中原的咽喉边上。
薛延陀一旦全力南下,这根鲠就会突然从东向西伸出来,狠狠地扎他们一下。
要说致命不至于,但麻烦是真的麻烦。
物随主人,这辽东和李明是一样一样的,又小又臭又硬。
这几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