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李靖:恒山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第2/3页)
这些作战单位既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作战任务,又能在战场上互相穿插配合,兼顾小部队的灵活和大部队的集中兵力优势。
这已经和同时代的军队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在公元七世纪,这种以多支小股力量进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也就只有赤巾军可以做到了。
因为这对基层校官和普通士兵的军事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远超这个时代的要求。
换做其他封建军队,如果以三五人为一组,别说互相配合独立作战,不临阵开小差就烧高香了。
然而,战术上的先进,难以弥补战略上的短板。
而赤巾军战略上的短板,有且仅有一个。
那就是——人数太少,回旋余地太小。
“喂,小薛,你看。”
苏定方隔壁靠着壕沟边的鹿角,吊儿郎当地向山坡下扬了扬下巴。
薛仁贵顺着方向望去,不禁苦笑:
“我知道,迟早会来的。”
两人在壕沟内,云淡风轻地谈论着。
而在壕沟外,仅仅几十丈外的山坡下。
铁勒人纠集起了几百名步卒,列成严整的方阵,重甲盾牌手在前,长枪兵其次,弓弩手列在左右。
很明显,铁勒人发现了那条壕沟里的鱼不是一般的大,正要发起全力一击。
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自己仅有的优势。
那就是,人多。
赤巾军的矛头箭矢犹有尽时,而铁勒人的天灵盖无穷无尽。
当敌人数量多到赤巾军连杀都没有体力杀完的时候,性质就发生了变化。
薛仁贵从容不迫地下达一系列命令。
“后方还有几道壕沟陷阱组成的防御工事,我们且战且退。
“号令兵,击鼓!”
随着鼓声响起,各自为战的赤巾军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在一起,有序地向指挥中枢靠近。
而铁勒人当然也没有坐以待毙,立刻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不就是摇人吗,谁不会呀?
几声尖利的骨哨在林间响起。
铁勒人的方阵越来越厚、越来越多,像一块块豆腐块,在山坡下蓄势待发。
一场血腥残酷的拉锯战,一触即发。
…………
“呼……哈……”
夕阳西下。
苏定方喘着粗气,疲惫地靠在山壁上,手臂因为过度疲劳而颤抖不止。
分不清是谁的鲜血,他沿着血迹斑斑的盔甲,一滴一滴地低落在坚硬冰冷的土地上。
这一战,从早晨打到了傍晚,直杀得昏天黑地。
“前辈,打不动了?”薛仁贵坐在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云淡风轻地笑着。
“咳哈……呸!”
苏定方吐出一口血痰,勉强扯起嘴角:
“要不是锤柄断了,我还能打一百个。”
薛仁贵:“苏郎你都一把年纪了,就别逞强了。”
苏定方:“放屁,老子当年踏破东突厥牙帐、生擒颉利可汗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吃奶呢。”
两人肆无忌惮地互相开着玩笑,把什么礼数、什么规矩,都抛到了脑后。
将死之人,无需讲究这一套。
在两人的脚下,铁勒人的尸体堆成了山,鲜血在冰冷的雪地上还冒着腾腾热气。
尸体堆的附近,零星站着一些赤巾军战士。
他们的情况也并没有比两位将军好到哪里去,经过整整一天的激烈鏖战,体力接近透支。
砍人,也是一件十分耗费体力的活动。
赤巾军的箭矢早就用完了,枪头折断了,刀剑砍豁口了,破甲锤头也崩飞了,到最后都拿起了手边的巨石,向山下潮涌而来的敌人头上砸去。
在北岳恒山,赤巾军将士浴血奋战,不知拼掉了多少万薛延陀士兵。
然而,敌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干掉一个人,就会上来两个人填补位置,无缝衔接,对赤巾军来说,敌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无穷无尽。
他们让整条战线密不透风,如同绳索一般,缓慢而不可阻挡地勒紧了战士们的脖子。
吁——
刺耳的骨哨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距离苏定方、薛仁贵歇脚的山坳已经很近了。
敌人也在战争中学习,从最初上了山就两眼一抹黑、像放了羊一样满山乱跑,也有样学样地学会了利用声音来进行简单的指挥调度。
哨声短促,意思是:这里有大鱼,快向这边靠拢!
“喂,后生。”苏定方向薛仁贵呼喝一声:
“后面还有能藏身的沟堑么?”
“这大冷天,你来挖?没有!”薛仁贵没大没小地回怼。
苏定方:“有增援么?”
薛仁贵:“你看敲了鼓还有援军过来么?各支部队都被铁勒人按死在了山间,除非他们长了翅膀飞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