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皇弟杀皇兄,江山打得通 (第2/3页)
要把这两个地方的人民捏巴到一起,谈何容易。
“什么?大冬天的平壤居然冻死了人了?
“这事传出去,辽东要沦为大唐的笑柄了!
“什么?平州发生神秘爆炸?袁天罡老道长差点被炸死?”
这一天天的都什么事啊……李明绝望地抓起了头皮。
…………
回到恒山之战当日。
夜幕降临战场。
经历了一整天的屠杀,到处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
辽东赤巾军和高句丽同袍没有停下手里的屠刀,正举着火把,继续清扫着战场。
天上一轮皎月,地上火光通明,将雪山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我怀疑,薛延陀酋长和那个魏王,此刻就在对面那座山头上指挥作战。”
李靖是以商量的口吻和手下两位将领说的,但他脸色严肃无比,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这是钓到大鱼的亢奋感。
显然,老将军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
苏定方和薛仁贵互视了一眼。
和己方对垒的是薛延陀可汗本人,这他们多少也能感觉出来。
换其他铁勒酋长,也集不齐这么庞大的军队。
可要说对面有李泰……
这是怎么知道的?
“下午的时候,我偶然瞥见了李泰的军队,就隐蔽在河对岸的山林深处。
“老花眼虽然看不清眼前的事物,但不妨碍远方的视野。”
李靖指向对岸。
现在那里只有一片漆黑。
“所以我留下中军不动,作为擒贼擒王的尖刀力量。”李靖还是商量着来的口吻:
“要跟我去看看吗?”
军神敏锐的洞察力,小苏小薛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愿随卫公左右!”
火把通明的恒山山脉,一直按兵不动的中军得到了密令,刻意绕开火光,沿着山侧的猎人小径下山。
全军衔枚裹蹄,借着夜色一路疾走。
苏定方突然想到了什么,追到李靖身边,压低声音问:
“魏王再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应当如何处置?
“刀剑不长眼,我等外臣如果不小心伤了他……”
他可是吃过一次闷亏的,当初差点把皇亲国戚李明干了,背上一顶足以让九族消消乐的巨锅。
就算没有亲自吃过这个亏,成济听从司马昭暗示、一刀把魏帝曹髦砍了,事后又被甩锅夷了三族,这事儿可是明明白白记在史书上的。
李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掏出一个锦囊,交到老下属手里。
苏定方疑惑地打开,从里面掏出了一页纸。
借着明亮的月光,他看清了纸上的字迹,却更是疑惑。
这页纸不是什么密信,更不是锦囊妙计。
而是一份正式的辽东府衙公文,有唯一文号的。
公文内容一看就是李明殿下的手笔——
「诛李泰者,赏!手段不限!一切后果由李明承担!」
言简意赅,直抒胸臆,没有任何模糊推诿的余地。
“这……”
苏定方大为震撼。
领导主动替手下揽锅,多新鲜呐!
“子类父。”李靖简短地评价道。
短短三个字,可谓对一位皇子的最高评价了。
李明他爹李世民当年便是如此,在玄武门之变后,一人把杀死两位兄弟的罪责全背在自己身上,而没有甩锅给其他人。
这样的领导,谁不甘愿跟从呢!
苏定方小心收好锦囊,不由得握紧了腰间的环首刀,眼神灼热地注视着前方的山头。
李泰是吧,“左武侯卫大将军”是吧,命令我诛杀李明、再将我用过即弃是吧!
好,你等着!
…………
战场之外的山脊上。
李世民聚精会神地观察战局,已经在冰冷的雪地里趴了整整一个白天了。
“陛下,请保重龙体,回营歇息吧!”
“是啊天可汗,卧冰一整天,对脏腑不好啊!”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哭哭哀求着。
他俩都不知祈求多少次了。
要不是怕被对方斥候发现,横竖得来个以刀刺面的突厥风血谏了。
连李承乾都有些待不住了。
父皇冻死拉倒,可他自己这小身板也扛不住这天寒地冻啊。
“父亲,天黑了也看不出来什么战局,我们先回去吧。”
他也真心诚意地加入了劝退的队伍。
然而,打从怀疑辽东军主帅是李靖开始,李世民就像突然换了一个人。
整个人变得极为严肃而专注,把长子和部下的恳求当耳旁风。
“承乾你错了,天黑才是观察对方作战的最佳时刻。”
李世民轻声说着,像是在自言自语。
虽然在兵书上反复推演了不知道多少次,但百闻不如一见。
实地观摩,李世民也依然对李靖的战术运用感到叹为观止。
抛开立场不谈,李靖对战局的嗅觉仿佛是天生的。
通过阵型的几何变换,巧妙地让己方在局部战线达成以多打少、以有备打不备,最终取得胜利。
返璞归真,只抓住最基础的战术核心。
当然,白天的战斗都是套路。
如何进行夜战,才是展露一位将帅综合实力的最佳舞台。
不是父皇……宁没听懂吗,孤说的是观战这事儿吗?孤说的是回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