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74章 只有父皇才挡得住他……

第274章 只有父皇才挡得住他……

    第274章 只有父皇才挡得住他…… (第1/3页)

    ……

    “天刚暖和起来,怎么反倒伤风了……”

    长安,立政殿。

    李治嘟哝着擦了擦鼻子,继续读着手里的密信。

    现在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窗外阳光明媚。

    但是李治的心情却一点也明媚不起来。

    “李泰死了……”

    他有些恍惚,下意识地把书信拧成一团。

    尽管他和李泰的关系也就那样,典型的皇家塑料兄弟,最近更是闹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可当他真的收到了嫡兄弟的死讯(庶兄李祐那是真不熟),酸楚还是止不住地涌上心头。

    李治今年刚虚岁十五,摄政不到半年,和东汉幼儿园相比固然不算小,但以这年纪驾驭国政也属实有些……太年少有为了。

    一个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多少还是会有些多愁善感的。

    “呼……”

    他长出一口浊气,艰难地消化李泰已死这一事实,将发散的思路重新收拢到正事上。

    “李明,是李明杀了李泰……”

    如果说李泰之死让他感伤,那“李泰死于李明之手”更让他感到大事不妙。

    李明小老弟从遭遇政变、仓皇出逃,到歼灭了势头正劲的薛延陀与李泰联军,才用了短短几个月。

    这事儿谁碰到谁迷糊。

    “那家伙是怪物么……”

    李治懊恼地揉了揉眼睛。

    李明现在壮得厉害,从偏远的辽东二州之地,一口气扩张成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庞大势力。

    上吞高句丽,西攻漠北,开疆扩土万余里,收编四万精锐,一时风头无两。

    而更让李治脑壳痛的是,山东河北核心地区,也已经成为了李明的囊中之物。

    证据就是,从那地方传来的情报逐渐减少、消息也愈发滞后了。

    即使张亮开足马力,发动手下“义子”全力探查河北的近况,但也和泥牛入海一般,什么消息也传不出来。

    这封“李泰已死”的密信刚到李泰手里,可事情是发生在冬天的,时效已经过去个把月了。

    就这“火星”的消息,已经是李治一方竭尽全力,所获得的最后一封关于河北的情报了。

    因为张亮的“义子”已经差不多被消耗殆尽了,以后再也收不到那个方向的情报了。

    至于他数个月前勾搭上的范阳卢氏等河北当地士族,更是像说好了一样,在同一天断了和长安的联系,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从此失联。

    勿cue,怕李明殿下误会。

    河北已经成为了继辽东、高句丽之后的第三个情报黑洞,也从侧面标志着李明在那儿建立起了极为稳固的统治。

    “连反骨的河北都……”

    李治轻声哀叹,深深地把脸埋进了手里。

    这事不能细想。

    越往深处琢磨,就越能感到双方的差距已经大到恐怖的程度,令人绝望。

    和李明相比,他自己的政治手段可以用“稚嫩”来形容。

    李明把风马牛不相及的辽东、高句丽和河北拧成了一股绳,而他坐拥整个朝廷,却连本来就在境内的南方都没能完全压服,现在都还对他阳奉阴违。

    也别说南方了,再这么耗下去,估计连朝廷内部他都未必压得住了。

    虽然一记政变上台着实震撼,唬住了朝廷众臣。

    但是距离产生美,时间一长,他的底裤就被这帮老狐狸们给摸穿了。

    执政水平就不说了,在用人方面,李治也做不到用人不疑,只重用瓦岗寨的哥几个,对其他大臣们只有表面客套,并不深交。

    和李世民、李明爷儿俩爷儿俩相比,不如远甚。

    由奢入俭难,吃惯了二李细糠的大臣们,对这位新摄政的统治很不适应,不免人心浮动。

    要不是皇帝陛下在朔北飘到失联,而监国殿下“被”身亡,朝廷现在恐怕已经四分五裂了……

    李治抓起了自己的头发:

    “唉,没想到李明这么能折腾。我还是太心善,那天晚上就不应该把他放出长安,至少应该关进小黑屋、

    “悔不该听妇人言……”

    “皇兄埋怨的是哪个妇人呀?”

    书房门外,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

    正是那晚上劝他放走李明的“小妇人”,李明达。

    李治虎躯一震,脸上立刻挂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