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79章 货币战争

第279章 货币战争

    第279章 货币战争 (第1/3页)

    马周遇到的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齐州造反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和李明殿下沾上边,原本好端端的齐州父老乡亲就会突然面红耳赤地蹦起来,好像殿下手里握着什么奇怪的开关一样。

    马周觉得自己冤枉极了。

    如果上一次齐州老百姓造反,还可以说是马周自己作死,一拍脑袋搞出了抽象的“两税法”。

    那么这一次,他真的是无辜躺枪。

    他把当地治理得蛮好的,夙兴夜寐,勤政廉洁,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章丘县做到了州府。

    当李治和李泰对峙、天下大乱的时候,他靠着扎扎实实的政绩,被当地豪族推举为代刺史。

    一开始,一切都很美好。

    马周利用齐州远离漩涡中心的特殊地位,两边都不得罪,巧妙地维持着平衡,保境安民,安居乐业。

    直到某一天,齐州来了一群奇怪的商人。

    那些人绝对不是从辽东来的,因为马周又不傻,当然知道辽东那地方“人劫地灵”,在动乱时期尤其要严防死守。

    有路引为证,那些商人可都是从长安来的良民啊!

    “唉,治国理政真是一件难事啊,按下葫芦浮起瓢。”

    李明乐呵乐呵地啜了一口茶:

    “马明府明明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州境内太平,百姓休养生息,户户有余粮。

    “可天有不测风云,怎么会突然闹起来了呢?”

    马周低着头,嘴角直抽,冷汗直流。

    他单单防着辽东方向,却没有意识到一个致命的问题——

    李明在长安,还养着两个庞大的密探机构!一个以狄仁杰、来俊臣为首,一个以执失步真为首!

    几个月前,那些密探或扮作商人模样,或本来就是商人,凭着长安的路引顺利入境齐州,开始执行李明的密旨——

    疯狂大撒币。

    以离谱的高价,大肆抢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物资,硬生生地把齐州的经济给干崩了。

    市场上铜钱泛滥,物价飞涨,而实物商品却有价无市、一物难求。

    给淳朴的封建官僚一点小小的输入性通胀震撼。

    李明是有资本掀起这场货币战争的,因为他手上有的是铜钱。

    在使用纸币以后,他统治区内的铜钱渐渐退出了流通。

    但金属货币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银行“收旧钱换新币”集中到了他手里。

    这些“外汇”就是他发动经济战的子弹。

    经济战好啊,不杀人不见血,更不会引起类似河北与关中之间的地域矛盾,比内战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都是一家人,要是弄得血淋淋的,以后一起过日子得多尴尬呀。

    而马周所治理的齐州,就首当其冲,沐浴在了第一波金钱攻势之下。

    “臣……自觉能力不足,深恐施政不得要领,辜负百姓。”马周咬紧了牙关,违心地说着。

    李明倒是优哉游哉:

    “是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掌舵的可要时时事事小心谨慎哪。”

    马周听着风凉话,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他当然知道,齐州乱象的背后是李明在捣鬼。

    但知道又有什么用?

    论国力,李明治下的大帝国横跨大海、大漠、大林子和大草原,比齐州强大得多。论政治手腕,李明更是在他马周之上。

    这是全方位的碾压。

    马周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吞,把失败的锅都揽在自己太菜上。

    他甚至还得谢谢李明,只是动用“货币”给了他温柔一刀。

    要是发动战争,那代价就远远不是这么轻描淡写了。

    甚至连这次不见血的经济战,波及范围也尽可能的缩小了。

    比如齐州的广大农村地区,这次就风平浪静,对通胀很无感。

    因为在马周的治理下,土地兼并受到抑制,农民能吃到自己种的粮、穿上自己织的布,还要什么货币?

    所以任你物价涨到天上去,也自岿然不动。

    小农经济魅力时刻。

    乱子是出在城里的。

    农民只要种田就行了,而市民要考虑的就很多了,物价飞涨他们喝西北风去?

    而马周的府衙,是开在城里的。

    城里造反,他可太有痛感了。

    支持马周上位的土豪也很有痛感,因为他们都快开不起仆人工匠的工资了。

    政治基础都被动摇了,马周当时人都麻了,想投降都找不到人,根本不知道是谁在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