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货币战争 (第3/3页)
钻了空子。
“还有……”
李明抢过了老房的话茬,像机关枪一样发号施令。
房玄龄只能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等着,待殿下顿了顿,他立刻开口,生怕话茬又被抢了:
“殿下的吩咐臣没有异议,立即着手办理。
“但臣也有一桩急事汇报,事关西部草原前线。”
一听“草原”俩字儿,李明眼皮一跳:
“那儿出了急事?该不会哪个投降我们的游牧部落又反叛了吧?”
房玄龄赞赏地微微点头,将手里的书信交给李明。
“确实如此。”
这帮反复无常的蛮子……李明无力吐槽,接过信读起来。
信是李靖写的,其中的情况比李明所猜测的还要糟糕得多。
叛逃的不是“哪个”部落,而是成群成群地跳反。
因为还找不到治理游牧民族的完美办法,李明只能暂时萧规曹随地沿用老爹的老办法——
羁縻太美。
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收拢各部落首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
现在代理人都跑路了,那还统治个毛线?
总不能让李靖他们把草原的每一寸荒地都撒上兵吧?
“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叛逃哪里了?”李明觉得这事情并不简单。
房玄龄淡淡地说出了那两个字:
“突厥。”
李明眉毛一挑:
“西突厥被两个虫豸分治,薛延陀的铁勒人吃饱了撑的大老远去投奔他们?”
“不是西突厥,是新生的突厥。”房玄龄面无表情地纠正道。
李明的眉毛皱得更厉害了。
“猴山终于决出新猴王了?突厥人借尸还魂了?”
房玄龄捋着山羊胡:
“目前情况尚不明朗,但是突厥人此次卷土重来,势头不容小觑。”
为什么游牧民族的事情总是那么糟糕……李明心里吐槽,继续读着李靖的战报。
在草原作战,羁縻部落的皇协军是很重要的辅助力量。
现在大批部落反水,导致李靖军战力受损,向西推到祁连山就推不动了,和新突厥隔山对峙。
“那个新突厥是什么来路?到底是谁脑子抽风搞出个这么个玩意儿?”
李靖的信并没有提供更多的情报,显然前线对这个新和联胜也是一头雾水。
“一些消息说,新突厥未费一兵一卒,便招降了西州、庭州等大唐西北边疆州县。”房玄龄慢条斯理地说。
李明没有听懂房玄龄的潜台词,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哦。”
西州和庭州,都是三年前侯君集灭高昌时刚收服的地块,此时跳反并不意外。
见小主君并不明了其中利害,房玄龄再提醒道:
“西州刺史郭孝恪,是上柱国、安西都护。”
这个牛皮闪闪的官职,让李明意识到了不对劲:
“安西都护难道不做抵抗,就这么开城投降了突厥?”
简直难以理解,这是大唐还是大送啊?
还是说另有隐情?
“这只是小道消息,那边的情报还很杂乱,难以判断。”房玄龄略略摇头。
“是么……”
李明思索了一阵,将李靖的战报缓缓收起。
“继续在草原上投入兵力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该收回来了。
“在仍然忠于我的部落里,选一个可汗代管,再留少部分兵力驻防贺兰山,其余大部队撤回辽东河北修整,增强主攻中原的力量。”
“遵旨。”房玄龄刷刷写起来,做着相应的安排。
李明把注意力转回到中原,一边研究着战略方向,一边自言自语:
“李靖一大把年纪了,也该让他回来好好歇歇了。还有老侯老薛他们,都好久不见了啊。”
…………
长安城外。
玄奘感怀万千地望着巍峨的城墙,吃力地擦了擦汗。
“终于……还是让我回到京城了。”
从西州到长安,漫漫三四千里路,他才走了几个月,堪称神速。
说“走”并不确切,因为这一路他是骑马的。
他也不想这么赶,但是没办法。
他每到西域的一座城,就有人吓唬他:
突厥人要来啦!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玄奘不得不掏出最后剩下的盘缠,买了匹快马跑了回来。
“先去城外的归元寺吧,当年和住持约好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