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80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

第280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

    第280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 (第1/3页)

    “摄政殿下,高僧玄奘近日从天竺归来,在长安城外的归元寺挂单。

    “殿下是否能拨冗请他上殿讲法?”

    长安,立政殿上。

    长孙无忌向李治汇报着无关痛痒的事项。

    大司空现在是越来越被自己的外甥边缘化了,连“打西方来了个喇嘛”这种小事,也由他亲自过问了。

    李治从桌案后抬起头,不耐烦的表情一闪而过,但很快恢复成宝相庄严、略带微笑的模样:

    “出家人六根清净,我们还是别打扰为好。”

    一个字,没空!

    长孙无忌手上没什么鸟事,自然可以和一个秃驴纠缠。

    可他这位大唐摄政殿下日理万机可是很忙的,没工夫搭理这种鸡毛蒜皮。

    “咳咳。”

    又双叒叕在外甥这儿碰了软钉子,长孙无忌已经麻木了,没有一开始的那种委屈了,只是略显尴尬地干咳一声,补充了一句:

    “玄奘此次取经途径西域诸国,对沿途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多有勘察。”

    以后不论攻打还是经营西域,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情报。

    可以不和高僧学佛理,但地理不能不学吧?

    李治皱了皱眉,手指在桌案上无意识地弹了弹,还是摇头:

    “以后再说吧。”

    见少主如此兴趣缺缺,长孙无忌也不好再强求,只能悻悻退下。

    李治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桌案堆着的一摞摞战报。

    “西域诸国……那就不是我现在能考虑的。

    “我能保住祖宗江山不失就菩萨保佑了……”

    他的表情越来越苦。

    东北方向,李明已经冲出了樊笼,彻底消化了河北,并将触角伸到了黄河以南,兵不血刃地收服了齐州到兖州一线。

    这是从南到北切断了山东半岛与朝廷的联系,再取山东如同探囊取物。

    且向南可威胁徐州,向西可威胁东都洛阳,如同一把向李治的心脏刺来的尖刀。

    李治不是没有反抗的意图,他也明白这是和李明的速度竞赛,必须填补李泰留下的空缺,尽快收服河南中原。

    问题是臣妾做不到啊。

    光让广大南方听他的别造反,就已经耗尽全力了。

    结果南方刚老实一点,关中老巢又出现了新情况。

    去年冬天,长孙无忌曾经提过一嘴,因为关中降雪少,无法冻死虫卵,可能导致来年虫害激增。

    他当时以为舅舅是不满自己被边缘化,用什么“天人感应”之类的玄学给他上眼药,所以没把这番告诫往心里去,什么准备也没做。

    结果没过几个月,回旋镖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关中平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虫灾,刚种的青苗都快被啃噬殆尽了,眼看一场饥荒正在酝酿之中。

    关中不稳,朝廷就不稳。现在内忧都摆不平,李治还怎么有余力和李明争夺中原呢?

    更糟糕的是,对李治来说,东北的外患还只是疥癣之疾。

    西北方向的新情况,对李治才是釜底抽薪。

    李世绩循着疑似父皇的踪迹,一路向西北搜索,迎头撞上了数支自称“新突厥”的敌对游牧部落,居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导致线索中断,搜索中止。

    那个异军突起的“新突厥”不但进攻李世绩,还直接蚕食大唐,和李明一样,同样兵不血刃地吃掉了从到天山下的西州、到祁连山下的甘州,东西横跨两千余里的大片领土。

    那些地方地广人稀,直接损失倒不太大。

    真正让李治揪心的,是来自西州刺史、安西都护郭孝恪的一封信。

    信中,他直截了当地阐述了自己不做抵抗、开城迎敌的理由——

    恭迎陛下和太子!

    他在信中坚称自己不是叛逃,而是回归正朔,自封摄政的李治才是二五仔,奉劝李治迷途知返,未为晚也。

    李治半信半疑地放下这封堪称檄文的信。

    “我的父皇失踪这么久,原来是去给突厥人当可汗了?”

    简直匪夷所思!

    “天可汗”只是人家给的尊称,好比“三公九卿”这类的虚衔,又不是实职!

    父皇还当真了?

    草原难道就有那么好,连皇帝都不要当了?

    “假的,一定是假的,郭孝恪那家伙为自己的叛逃涂脂抹粉而已。”

    李治觉得这才是真相,气愤地站了起来,把信扔进香炉里烧毁。

    但他转念一想,又坐了回去,开始动笔写信。

    是写给李世绩的,让他立即收拢军队,别把精锐折损在和突厥人的无意义消耗里。

    此番命令的用意之一,是保存实力,留着将来回国对抗东北强敌来袭,也就是李明。

    按现在的局势发展,他俩迟早要有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