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长孙无忌谋反案 (第3/3页)
地方,还敢直言进谏。
客观评价,能坐稳朝廷、压服天高皇帝远的南方,李治这个年轻摄政做得已经算不错了。
只是和另一位小妖孽比起来比较费拉不堪而已,李治的手腕仍然远超其他少年皇帝,和东汉幼儿园相比更是宛如神人在世。
所以,大臣们难免会提高对小摄政的要求,用对待老李的那套直言进谏来对待小李。
然而,在如惊弓之鸟的李治听来,大臣们好像在故意和他过不去。
他觉得,朝廷众臣一定在互相串联,打算将他架空、篡夺朝政,以向李明投降,或向新突厥称臣。
而在背后谋划这一切的……
李治看向了一言不发的文官之首,长孙无忌。
一定是他!
虫灾这个议题,最早就是他提起的,现在朝臣又用这个借口集体发难,两者之间必有关联!
而且长孙无忌被自己冷落,有着充足的犯罪动机!
李治微微眯了眯眼,默默地隐忍到朝会结束。
当群臣开始离席时,李治叫住了长孙无忌。
“舅舅,昨日你说,一位高僧从西域回到了长安?”
长孙无忌不疑有他。
“是的殿下,高僧玄奘于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跋涉万里,在天竺求取佛教真经,前后历经十三年。现在落脚于长安城外的归元寺。”
“城外?听舅舅这么一说,我若不放他进城,倒显得我怠慢高僧了?”李治抬高了声量,让正在离席的大臣们都听见。
长孙无忌闷头不答,只道是小外甥又随便找个由头找自己茬。
不过,李治却是话锋一变。
“不过舅舅提醒的是,尊佛崇道乃大唐祖制,高僧一路跋山涉水也不容易。
“这样吧,烦请舅舅请那高僧入城,暂时于弘福寺歇脚,明日可邀入宫里,宣扬佛法。”
对于李治这番生硬的态度转变,长孙无忌也摸不清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摄政已经明确下令召见了,引见一个和尚嘛,能出多大的岔子呢?
长孙无忌回答一句“遵命”,便退下了大殿。
李治紧绷的表情松弛了一些,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
次日,两仪殿上。
“贫僧玄奘,拜见摄政殿下。”
玄奘恭敬地向年少的殿下行佛礼。
从西域这一路走来,他多少也听到了老李家的一些家事。
比如失踪的陛下、死去的魏王、不知生死的监国等等。
这戏码在十六年前的玄武门已经演过一遍了,不稀奇。
如果没猜错的话,他眼前这位翩翩少年,应该与父兄的各种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吧……
玄奘摒除了心中的杂念,不去想那些凡尘俗事,一心只想宣扬他在天竺所感悟的“法”。
“高僧一路辛苦。”
李治开口,和玄奘寒暄几句后,便直入主题:
“天竺乃佛法之源,不知高僧在天竺取到了什么样的真经啊?”
玄奘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贫僧并未取得任何经文。”
李治:“???”
…………
假和尚被当即轰出了皇宫。
而李治的清算没有让长孙无忌等多久,就在当天,他立即把国舅召进宫里,劈头盖脸一顿喷。
“连一个和尚都能骗你,我如何放心把国家大事交到你手里?国家乱成一团,你也有责任的!
“查!要将你过去推行的政策,全部查一遍,若有错处,即刻拨乱反正!”
将面如土色的国舅长孙也轰出皇宫以后,李治终于解压地笑了。
爽啊,终于找了个由头,把这背地里和自己作对的奸臣给修理了一通!
而且那个“高僧”也很配合。
本来李治还打算将高僧说的话断章取义,再给长孙无忌套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没想到玄奘直接摊牌不装了,承认啥佛经都没取回来,就是个骗子,还省了李治罗织罪名的工夫!
这可不就让李治逮着了机会,好好怒喷了一番长孙无忌。
“被这么一通敲打,想必舅舅就能意识到,我这个外甥并不是任他搓圆揉扁的毛头小孩,也是有政治手腕的。
“他以后也该老实点了,别想着和其他官员串通勾连,在暗中篡我的权。”
李治心情畅快地展望着未来。
很快,摄政怒斥国舅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场彻查清算长孙无忌的政治风暴开始席卷。
也就过了没几天。
当李治刚起床用早膳时,他收到了一条炸裂的进展报告:
经查,长孙无忌涉嫌谋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