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第2/3页)

失了经文?抑或是天竺的佛寺经文都被毁了?”

    玄奘摇头:“都不是,贫僧没有将那里的经书取回来罢了。”

    长孙无忌的疑惑越来越浓:

    “不为了求取真经,那高僧远行万里是为了什么?”。

    玄奘叹了口气,慢慢抬头,深邃的视线仿佛穿过车厢,望向了天空。

    “天底下哪有什么真经?”

    …………

    次日,李治又是在刚起床用早膳的时候,得到了爆炸性的新闻。

    “我舅舅跑了?”

    李治整个人僵在座位上,一动也不动。

    就在报信的内侍越来越不安的时候,李治又突然动了,神态自若地往嘴里扒拉着鹿肉羹。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那个,殿下……”

    “没事,先下去吧。”

    李治轻描淡写地挥退了局促不安的宦官。

    当日的朝会,自然是热闹非凡。

    群臣都知道了大司空“畏罪潜逃”的消息,无不捶胸顿足,义愤填膺。

    本来只是一场借题发挥的政治攻讦,没想到大司空真的跑路了,我们实在太防微杜渐了,他果然有问题!

    连长孙无忌的师生朋党也立马转变了立场,怒斥那厮临阵投敌。

    而率先掀起这波政治风暴的黄门侍郎刘洎,更是头顶青天,恨铁不成钢地对年轻的摄政发动“你看看”攻势:

    “唉,殿下太优柔寡断了!若能及早听取众臣的意见,果断处置,也不至于放走那逆贼啊!

    “应该立刻亡羊补牢,发兵追捕!”

    面对群臣沸腾,李治却一改之前虚心纳谏、或假装虚心纳谏的态度,而是颇为洒脱地一摆手:

    “天要下雨,随他去吧。”

    这般豁达的态度,反而把大家都给整不会了。

    刘洎愣了一会儿,不依不饶地大声进言道:

    “万一长孙无忌与北方恶势力合流,这该如何是好?”

    “是啊是啊。”不少人纷纷附议。

    长孙无忌的人品暂放一边,他的能力是没人能够质疑的。

    否则也不可能在英明神武的陛下手下,当这么长时间的文官首席。

    那就更不能让他逃亡北方了!

    这会让北方恶势力如虎添翼,率领奇奇怪怪的高句丽人或者突厥人入关(潼关)的!

    简直是天道沦丧啊!

    “唉,随便吧。”

    李治却仍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要奏报吗?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没有给手下人反驳的机会,李治干脆利落地宣布退朝。

    大臣们哪有这么听话,还赖在大殿里不走,一副死谏到底的样子。

    李治见这帮人赶都赶不走,索性当着众人的面下了龙榻,在众目睽睽之下,先一步背着手离开了。

    扔下了面面相觑的群臣。

    按照礼仪规定,群臣应该离开在主君之前。

    否则把空荡荡的龙榻留给大臣们,这算什么意思,欢迎来坐坐吗?

    众臣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层意思,深感自己“被动”僭越了,一哄而散。

    …………

    回到立政殿的李治,神清气爽。

    原来躺平摆烂是如此的让人感到畅快。

    国舅跑路是压垮李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让他意识到,别说和李明、父皇同场竞技了,他连自己的两派手下都管不住。

    一派人要弹劾国舅,他无法约束;而国舅连夜跑路,他更是不知情。

    他这个摄政当的,连太极宫里的事情都摆不平,应该如何平定天下?

    “就这衰样子,还痴心妄想当皇帝呢……”

    李治自嘲地笑笑,随手拿起了一封信。

    是西州刺史郭孝恪寄来的那封、怒斥他谋逆不孝、劝他悬崖勒马的檄文。

    “我还是很听劝的。勒马,我这就勒!”

    他立刻铺开信纸,刷刷动笔写了起来。

    将内乱的经纬、没有及时与父皇取得联系的原因、与李泰的分分合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治国能力的严重不足,全部诉诸笔端。

    直到不知过去多久,一个清脆的声音将他喊醒:

    “雉奴哥哥?”

    李治猛然抬头,这才发现已是夕阳西下,而自己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张纸。

    “雉奴哥哥,你怎么了?”

    李明达忧心忡忡地走过来,搭搭李治的额头。

    当一直假笑的哥哥,某一天突然自然流露出久违的真心微笑,像中邪了一样疯狂码字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