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95章 李明:和我打货币战争?

第295章 李明:和我打货币战争?

    第295章 李明:和我打货币战争? (第2/3页)



    “房相公,你是想算我能不能熬死李治吗?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随着李治的加入,让大明与大唐的博弈又复杂了起来。

    李治足够年轻不说,人也聪明,潜力也大。在父兄的耳濡目染下,未来可期。

    也就是说,有李治在那儿撑着,想等到李世民驾崩以后再轻取大唐就比较困难了。

    拖延战术不奏效了。

    “既然不能拖延,那就速战速决。”

    李明敲了敲桌子,提高了音量。

    他本来就不想把统一大计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不相信后人的智慧”。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快刀斩乱麻地把剩下的半个天下收入囊中,以免夜长梦多。

    大明体量大,有很多防不胜防的漏洞,那大唐呢?

    漏洞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所以,与其被动接招,不如主动出击,消耗消耗对面的脑力。

    “陛下有何妙计?”

    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循毓一齐凑了上来:

    李明扫视了一眼座下的三人,缓缓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给我大明送了些‘钱’来,那我大明也得回个礼。

    “不过,我大明地大物博,国富民强。

    “他们送过来的是假钱,我们,送真钱回去。”

    三人互视一眼:

    “您的意思是……”

    “给他们来一个输入型通胀。”李明道:

    “试试那一对璧人的成色如何。”

    …………

    铜钱,李明的大明王朝有的是。

    在科学部首席专家袁先生和玄先生的带领下,在边民日拱一卒的持续开拓下,北大荒虽然还没有建成北大仓,但矿山已经勘探了一大堆。

    大明工匠在大炼钢铁的同时,顺手炼了一大堆铜。

    而另一方面,大明的商人们在和铜本位的大唐、以及受大唐辐射的大华夏文明圈做生意时,又换回来了一堆铜钱。

    这么多铜,给全国人民人手一副暖气片都有剩的,而大明又不使用铜钱,除了手工艺品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用处了。

    这些铜就这么闲置下来了,导致铜价暴跌,堆积在仓库里还嫌占地方。

    这些就是发动货币战争的子弹。

    李明对付倒霉蛋马周所坐镇的齐州,就是用的这一招。

    先输入大量铜钱,搞崩当地经济,让齐州主动开城,不流血地并入大明。

    然后在齐州废黜铜钱、改用纸币,回收之前投入的铜钱,用于下一次的货币战争。

    可持续发展了属于是,这就是一套零成本颠覆政权的永动机。

    而李明的计划也很简单粗暴。

    还是沿用对付齐州马周的那一套办法,只是规模要大上好几倍。

    全国的制铜所全力开动,大批量地铸造开元通宝,再通过大明和大唐之间发达的商贸往来,大批量地将铜钱输入大唐。

    短时间内,大唐来了一大批不差钱的采购商。

    他们跟不要钱似的大肆收购大唐米面、布帛、粮油、农具粪肥等民生物资,给大唐留下了大把大把的铜钱。

    这等气势,比李承乾抠抠搜搜塞过来几个细作要宏大得多。

    货币加大供应,同时商品加大需求。

    两相叠加,会造成什么后果,就不用多说了。

    也就几天的工夫,唐朝的物价直接翻倍,边境城市的物价更是连翻几番。

    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这通胀速率已经非常非常离谱了。

    这股另类的“钱荒”很快蔓延到了大唐的核心,长安。

    …………

    “长安米价从贞观年间的五文一斗涨到了二十文一斗,百姓怨声载道。”

    两仪殿的小朝会上,黄门侍郎刘洎呈报道。

    殿上的气氛相当凝重。

    群臣在体验过李世民、李明的统治以后,再受命于李承乾,难免有落差感。

    就好比开惯了电车的老司机回头去开驾校的普桑,不是不能开,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坊间刁民有传言,道……”说到这儿,刘洎顿了一顿。

    李承乾坐在龙榻上,面无表情道:

    “刘卿但说无妨。”

    “刁民们说,还是贞观年间好,陛下比太上皇不如多矣。”刘洎如实道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