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18章 “卧槽,大明好强!”“我去,大唐好猛!”

第318章 “卧槽,大明好强!”“我去,大唐好猛!”

    第318章 “卧槽,大明好强!”“我去,大唐好猛!” (第3/3页)

以动用水军,把李靖的部队运到大河北岸。从大河撤军,不比走泗水更安稳?”

    长孙无忌在一旁冷笑道:

    “还不是因为陛下高瞻远瞩,将船只都调到南海交州一带了?

    “导致我们在大河可以动用的军舰数量不足,被唐军压制,无法执行运输的任务。”

    李明满脸尴尬,挥着手:

    “别说了别说了,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我偶尔犯了一次错误怎么了?

    “至少结果是好的嘛!”

    房玄龄不以为然地放下茶杯:

    “以国运为赌注,非明君之所为。”

    长孙无忌在一旁连连点头表示附议。

    这番风凉话,立刻把李明的火气给挑起来了。

    他反怼道:

    “是,你们说得对。可我当时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你们说什么了吗?

    “你们在那个时候,怎么没有劝谏我不要赌国运啊?”

    两位事后诸葛亮立刻就蔫儿了,一个望天,一个看地,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主君的灵魂发问。

    明军的被动,很大程度上是失去了黄河的“制海权”所导致的。

    大唐的水军从东海进入黄河口,一路逆流而上,站稳了洛州所处的黄河中游地区,不停地驱逐着大明的舰船,打断大明运兵运粮的企图。

    问题来了,大明作为重视海上贸易的国家,海运按理来说是很发达的。

    而众所周知,在那个仗剑经商的年代,海运能力约等于海军实力,大明的海军就算不至于超越了大唐,也所差不多。

    可是为什么在整场战役中,大明水军的存在感却远远不如对面呢?

    答案就在交州。

    在此次“中原大战”刚开了个头,李靖正在黄河边上高歌猛进,大唐的战略诱骗还没有展露其狰狞的真面目时。

    李明便派人远渡南海,暗中与交州的土人结盟,撺掇他们造大唐的反,并且把相当一部分运力,用在了向交州的“反唐义士”运输物资上。

    这直接导致前线的水军捉襟见肘,被唐军钻了空子。

    待大明惊觉大河防线失守,再想把舰队主力从南海调过来已经来不及了。

    “大唐支援新罗,试图在我后方开辟第二战场。

    “来而不往非礼也,那我也跑到大唐的后方,支援当地土人,让大唐的诸君也忙活起来——

    “我当时做出此决策的时候,你们可曾反对?”

    李明继续唾沫横飞地为自己辩解着。

    “是是,陛下这么做一定有您的道理,我俩都是马后炮。”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无奈认输,承认自己打输了嘴炮。

    确实如李明所言,大明与交州土人结盟,是得到了诸位重臣的一致认可的。

    这其中的动机,也并没有李世民以为的那样高深莫测。

    这并不是一盘大棋,纯粹是李明依葫芦画瓢,复刻了一波大唐支援新罗的操作而已。

    只是大唐的周边环境比大明复杂多了。

    南方边疆如交州(越南北部)对长安听调不听宣,维持一种松散的羁縻的状态。

    和过去的辽东十分相似。

    而在第二次“八王之乱”以后,交州的离心力就愈发不可收拾了。

    长安动荡,“话事人”先从李世民换成了李明,接着又换上了李治,最后又成了李承乾,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个人。

    你大唐自己都乱了,就别怪交州土人跟着作乱。

    因此,当李明向他们伸出橄榄枝时,双方立刻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效果拔群。

    就当李世民在前线大杀四方、把薛仁贵搞得神经衰弱的时候。

    交州也在大唐的南方大杀四方,把李承乾陛下搞得焦头烂额。

    大唐仍然是古典的封建政权,既对边疆土人的基层控制力不足,又没有利用“魔改印度教”这种精神毒药,摧残瓦解当地土人的意志。

    这就导致大唐并没有很好地办法处理土人内乱,只能用武力强行镇压。

    “至少从结果来看,我的决策还是十分伟大光荣正确的嘛!”

    李明努力为自己挽尊:

    “交州生乱,不但牵制了对面的大量精力,还逼迫我的父皇退兵南下镇压去了。

    “如果没有那边的策应,他们会撤得那么干脆吗?齐州-沂州防线还得继续承压呢……”

    就在他对着面无表情的老房和长孙,唾沫横飞地吹着逼时。

    传令不合时宜地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报!陛下,交州生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