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李世民应该打,但打李世民不大应该 (第3/3页)
府的大门口,刺史一边大义凛然地说着,一边向大明天兵卑躬屈膝地投降。
攻下了朔州,就意味着大明已经基本通关了北太行的副本。
侯君集听这段涂脂抹粉的套话听得不耐烦了,在马背上用槊一挑,便夺过了印绶。
“少废话!”
“君集,不可对使君无礼。”
李靖朝他皱皱眉。
切……侯君集撇撇嘴,手腕一运劲,把槊横在了大唐朔州刺史的面前。
自己拿。
“使君继续。”
李靖笑眯眯地对脸色煞白的刺史说着,心中暗叹一口气:
唉……
以他李靖在明军中的威望,尚不能压服所有人。
比如说侯君集。
能驯服这匹烈马的,恐怕全天下只有李明陛下一人了。
威望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让一大群人心服口服地追随一个人。
全大明最有威望的人,无疑是李明陛下。
至于他们这些军人的任务,便是将陛下的威望播撒至整个大唐。
而这个任务的最大绊脚石,便是大唐的太上皇,李世民陛下。
毕竟能在威望上和大明开国皇帝分庭抗礼的,就只有大唐(实质上)的开国皇帝了。
“如果能在正面战场上,对太上皇陛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对面士气一崩,天下皆臣服于李明陛下,这场战争就能很快结束了吧。”
李靖心里嘀咕着,又苦笑着摇头,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想什么呢,别做白日梦了。”
天策上将亲自出马,谁敢说稳赢?
就算上将中了风,实力不如以前,但在几个月前还刚把明军新秀薛仁贵当狗溜了一遭,证明了自己宝刀未老。
对阵这样的李世民,李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事实上,从并州一路向北打过来,已经消耗了他不少的能量。
从他那个和漏气的羊尿泡一样迅速瘪下去的肚皮,就能看出战事其实是很胶着的。
唐军的防守不可谓不顽强,山间风雪也对行军作战构成了极大的阻碍。
要不是紧挨着的河北能即使送上给养,这仗还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子。
“不过,山西三晋之地……李明陛下真是挑了一个好战场啊。”
囊括了太行山和山西高原的晋国故地,简直是为明军量身打造的一般。
这里全是山地,从中原赶过来行军很不便。
李世民的主力如果被成功战略诱骗,困在中原战场,是来不及解救的,只能坐视山西沦陷。
山西一丢,对大唐的打击不啻于中原沦丧。
那对李明来说,就是一场赢得不能再赢的大胜。
就算战略诱骗失败,唐军主力及时拍马赶到。
这里的群山峻岭,也会让唐军擅长的骑兵战术无法发挥。
而擅长山地作战的明军则正好如鱼得水。
不得不说,李明陛下的战略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
“太上皇应该是来不及赶到这个战场了。”
李靖望向风平浪静的南方,淡淡地说道。
“现在大雪封山,信使来往缓慢。等程知节的消息传到兖州前线,太上皇再率军杀将过来,我们已经能巩固山西的防线了。”
“哼,不能一战打断他们的脊梁,彻底断了他们的念想,唐国怕是还能再苟延残喘一阵,这仗还得再拖些时日。”侯君集右拳狠狠地打在自己的左掌上。
他虽然桀骜不驯,但是智商在线,他也看出了和李世民正面较量的战略价值。
绕过主力偷个鸡虽然很赚,但和正面打爆主力相比,总觉得还不够立威。
“君集,你是宋襄公吗?别把打仗想得太简单。”李道宗苦笑道:
“只要能赢,任何手段都百无禁忌,不一定要摆出堂堂之阵。”
当初以堂堂之阵碾压高昌的侯君集对此颇不以为然:
“如果赢得不够光明正大,天下人怎么服我们?”
“大唐又不是高昌那种蕞尔小国,先能赢再说……”
两人争执不下。
而在一旁,被李世民当成星怒暴打的小将薛仁贵,只能全程闭嘴乖乖听着。
打败仗就是没有人权的。
苏定方感到一阵脑壳疼。
居然为了要不要正面对战李世民陛下而吵起来,见鬼,那俩人是没别的事儿要干了吗。
被李明拐上贼船以后,他就没消停过,好像一直在打仗,人脑子都打出狗脑子了。
对他来说,他也没有精力思考别的,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让天下恢复统一与和平。
他现在觉得,其实当个快乐的片儿警或许也不错……
“你们二位何必为了不存在的事情争吵?”
李靖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现在大雪封山,以驰道快马的行进速度,唐军在中原的主力不可能来得及在我军巩固防线以前……”
话音未落,传令飞奔来报:
“报!并州失守!”
刚才还吵吵嚷嚷的众将,同时闭上了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