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40章 倾尽全力的大唐

第340章 倾尽全力的大唐

    第340章 倾尽全力的大唐 (第2/3页)

民间的负担,怕是要民变四起,国家危亡了。”

    李承乾菜只是相对的,不代表他真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不体恤民情。

    更不代表他不知道“官逼民反”这项常识。

    李治眨眨眼睛:

    “真的吗?臣看未必。”

    李承乾肃然起敬:

    “贤弟你想做什么?再苦一苦百姓?

    “地皮都快被刮出火星子了,再刮就得刮吾等的头皮了。”

    难道贤弟想破罐子破摔,攒起一波流和大明拼了?

    劝他还是别动这个心思了。

    怕不是会遭到反噬,没被明军打,先被暴民给一波推到主基地了。

    毕竟有“广神”隋炀帝这个“珠玉”在前,后世的皇帝们就算无意当儒家理想中的标准仁君,也总得该为自己的皇位和项上人头着想,偶尔与民生息吧。

    更何况,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的老百姓没得选,被敲骨吸髓,能忍也就先暂时忍忍了。

    现在隔壁多了个大明,像个灯塔似的立在那儿。

    老百姓看看那边,再看看一团乌糟的家里,可是会用脚(跑路)和用手(造反)投票的!

    “百姓不能苦一苦,那还可以苦一苦别人。”

    李治低着头,掩饰自己勾勒的嘴角。

    “别人?除了百姓还能有谁……哦。”

    李承乾先是一愣,随即也反应了过来。

    “对哦,除了百姓,确实还有一类人可以榨出点油水来。”

    那个待宰的肥羊,便是——

    “士族。”

    兄弟俩异口同声,默契地相视一笑。

    之前他们就效仿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明皇,割过一波士族的韭菜。

    只能说,很爽,早就该割割了。

    虽然在细节上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宏观的层面上,确实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多凑出来的每一文钱都化作了射向李明的箭簇。

    因此,食髓知味的兄弟俩也产生路径依赖了。

    “可是之前实行的新政,已经让那些土皇帝们有颇多怨言。这次再勒索他们,不会引起反弹吗?”

    李承乾冷静下来,担忧地问:

    “他们在地方上可都是有武装的呀。”

    李治对此倒是毫不担心:

    “随他们便。如果大唐亡了,他们就得独自面对李明的铁蹄了。”

    “对哦。”李承乾一拍脑袋。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位地主老爷,你也不希望土地被山匪没收吧?

    有了外部威胁,在内部推行改革新政的阻力就大大减少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也是老李家父子兄弟联手噶门阀士族韭菜的行动。

    “有一些大门豪族的成员在朝中担任要职,在宫廷中也广有关联,例如韦氏、高氏等等。对他们不能随意下手,恐会招致反弹。”

    李承乾又说道。

    诚然,大唐是建立在过去历朝的基础之上的,不像大明是另起炉灶,屎山代码堆迭,不能随便乱动底层代码。

    指不定就系统崩溃了。

    “这不难。”李治压低了声音:

    “今日在朝堂上,是谁最先出言指摘陛下的?”

    “是刘洎。”李承乾恨恨地咬着牙回答。

    李治微微点头,在脑海里快速地过了一遍,道:

    “刘尚书的家族倒不显山露水,和其他显赫的家族也没用联姻。

    “何不拿他开刀?”

    李承乾肃然起敬。

    这位弟弟,确实够腹黑啊。

    …………

    次日,是个大晴天。

    御史台韦挺带队,抄了刘洎尚书的家。

    是因为有人举报刘尚书贪污受贿,和昨天在两仪殿上刘尚书对太上皇的婚事多嘴完全没有关系。

    帝王无家事,陛下怎么会因此而给臣下穿小鞋呢。

    抄家的结果很是惊人呐,抄出了良田万亩,全都位于刘尚书的荆州老家。

    这也是唐朝官员的老传统了,不管自己在哪里任职,发达了一定要在老家买地。

    不衣锦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至于查抄刘洎在京城的府邸,为什么会抄出远在荆州的田产。

    别问,问就是陛下明察秋毫。

    “荆州地方多山水,民无立锥之地,而刘尚书一人竟占地万亩,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呐……”

    大朝会上,李承乾陛下专门把这事儿挑出来树典型。

    刘洎那个冤啊,简直和十二月飞雪一样冤。

    虽然按他的俸禄,确实买不起这么大的地,应该是收了不被法律允许收的钱。

    可是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