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46章 卧龙大战凤雏

第346章 卧龙大战凤雏

    第346章 卧龙大战凤雏 (第2/3页)

乏补给的明军行进到朔州城下时,一定归心似箭,只想着回到朔州大搓一顿。

    这正是敌人最放松警惕的时候。

    在这个节骨眼上,唐军突然“哇”地大喊一声,跳将出来。

    想必明军再训练有素,也会和小娘子遭遇剪径劫匪一样,花容失色、惊慌失措、小鹿乱撞、委身于人……

    结果没想到,蔫儿坏蔫儿坏的明军居然放他李世绩的鸽子,把他架在了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尴尬境地,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大总管。”

    在他最郁闷的时候,副将来报。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该是将士们用暮食的时刻了。”

    李世绩眉头一皱,对副将的突然报告感到莫名其妙:

    “吃饭的事,由仓曹按例办理便是,还需要特别向我请示吗?”

    言外之意是,这种小事也来烦我,那我还干不干别的事了?

    然而副将好像没有听懂潜台词,坚持道:

    “此事重大,合应由大总管亲自定夺——

    “因为军粮不够了。”

    嘶……李世绩感到一阵脑壳痛,下意识地揉揉太阳穴。

    好像自从去年入冬以来,这句话就一直在他耳边回荡,晚上做梦都能被饿醒……

    “在天寒地冻的野外埋伏,将士们的体力消耗比在温暖的军营中要大得多,携行军粮的消耗快于先前的预测。”

    副官的表情已经超脱了焦虑,只有疲惫和麻木。

    李世绩擦了擦牙花:

    “按照现在的速度,我们手中的军粮还能撑几天?”

    “能勉强维持我军回到代州。”副将面无表情地回答。

    “嘶!”李世绩的脑袋更疼了,让他忍不住喊了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不启程回撤,那么唐军就只剩下强攻朔州、或者在荒郊野岭饿死这两条路了!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老问题——

    是留是撤?

    时间紧迫,士兵的肚子不等人。

    李世绩必须现在就做出决策!

    他皱眉许久,俄顷,紧绷的表情倏然放松,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我的命令……”

    就在他话音未落之时,一声高呼打断了他。

    是传令,拖长了尾音。

    “报——大总管!”

    李世绩的心跳陡然加快,眼神一厉,直直地看着那传令。

    不止是他。

    副将,护卫,仓曹,普通士兵……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目光集中到了那个传令身上,耳朵竖起。

    他们都在等待着那一句等待了好几天的情报——

    “发现明军!”

    终于来了!

    将士们同时发出一阵欢呼。

    “干他娘的!”副将忍不住低吼一声。

    李世绩也不禁握紧了拳头,想要将胸中积郁的闷气一排而空。

    但是他控制住了自己,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

    “各部迅速隐蔽,放走前哨。在敌人大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之前,不准擅自攻击,一丝一毫的声音和动静都不准发出。

    “如果让对方提前发现,放跑了大鱼,我将你们挫!骨!扬!灰!”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

    但其实根本不需要他如此细致地交代。

    精锐的唐军士兵们早就进入了各自就位,屏息凝神,以待明军。

    这真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啊!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就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

    害他们在冰冰冷的烂泥地里、像猪一样打滚了好几天,天杀的大鱼终于要上钩了!

    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伏兵的视野之中。

    队列井然有序,即使目的地在即,纪律也并没有丝毫松懈。

    唐军不禁咽了咽口水,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弓弩。

    能走出这样的队列,绝对是精锐。

    不是某条战线上的土木老哥假冒的。

    而考虑到对方经历了严重的补给困难,在山西高原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仍然能保持如此整洁积极的军容,那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是个强敌啊……

    唐军静静地、耐心地埋伏在大道两侧,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等会儿的敌手,既忐忑又兴奋。

    李世绩站在视野最佳的山顶,一副气定神闲、一切尽在掌握的模样。

    只是他放在背后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昭示着他几乎快按捺不住紧张激动的心绪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大鱼当前,唐军反而没有了刚才的急躁,所有人都化为了雕像,怀着巨大的耐心,等待着大鱼完全入网。

    这是他们这么多天忍饥挨饿、挨冷受冻……不,这是他们自从整场战争爆发伊始,就在苦苦等待的机会。

    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就在眼前,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不耐心而导致功亏一篑,社稷沦丧!

    然而。

    一刻钟过去了……

    一个时辰过去了……

    别说明军的大部队了,连他们的前哨都还没有进入弓弩的最远射程!

    明军并没有另辟蹊径掉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