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48章 我才刚爆兵,你怎么就不行了

第348章 我才刚爆兵,你怎么就不行了

    第348章 我才刚爆兵,你怎么就不行了 (第3/3页)

后殿下的视线。

    杨氏这才撩开帘子。

    “啊?!”李令不禁惊呼了一声,赶紧捂住嘴巴。

    刚才在远处没有看清,港口上密集“堆积”的,是堆积成山的装甲、兵器、粮食等军用物资,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士兵队列!

    补给物资都装在柳条箱里,码得整整齐齐。

    兵士更是排着整齐的队列,远看就像一方方豆腐,让强迫症十分满足。

    “兵精粮足”四个字,在此时此刻具象化了。

    “作战准备,不是加了钱、吹口气就能成的。舰船建造、士兵训练,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杨太后轻柔地说道:

    “这些船是远征高句丽时便开始建造的,士兵也是在战前应征入伍的第一批士兵。

    “直到近日,才算训练整备完成,可以投入作战。

    “而在这之前,大明的主力部队就是李靖手上的八万人。这八万人吃得了多少粮?拿得了多少钱?

    “把军费提得再高、民生压缩得再狠,又有什么用呢?”

    李令这才恍然大悟。

    大明迟迟不转入战时,原来不是优柔寡断,而是还没有到全力备战的时候。

    “毕竟前线作战的士兵就只有这么些,不是钱花得多就能把人掰成两个用的。

    “早早地压制国内经济、提高赋税,也只是将粮食从百姓家里转移到官家粮仓,放着霉烂而已。”

    杨氏继续和风细雨地解释道:

    “对战局改善寥寥,对国力却损害甚大。而国力,才是我们打赢这场仗的基础。”

    李令完全明白了。

    李明自然不是宋襄公那样迂腐仁弱的蠢货,该出手时就出手。

    迟迟不动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那什么时候才是时机呢?”李令好奇地问。

    杨氏嘴角勾勒,将车窗帘子一放。

    “就是现在。”

    …………

    “恭送殿下大驾。”

    皇家马车平稳地驶离了平州港。

    李令脑子乱乱的,这是过多知识狂暴轰入大脑的后遗症。

    母后说的可能有道理,可母后说的有道理不大可能。

    整理思绪许久,她终于找到了那个不协调的来源。

    这个问题,和那位“懂哥”水手一模一样。

    “战场在山西,我们造那么多船干什么?”

    对女儿的这个问题,杨氏只是微微一笑,望向窗外浩瀚无垠的海洋。

    “谁说战场在山西?”

    …………

    长安,送走了贞观时代的最后一个冬天。

    又到一年春暖时。

    只是今年的长安没有花开。

    因为街道的花草树木,都被铲走当柴火烧了。

    柴米油盐,柴是第一位的。老百姓没钱买柴禾,那只能捞偏门了。

    这当然是不被唐律所允许的。

    但是法不责众,京城武侯卫根本管不住。

    过了春节,朝廷正式改元,便是永庆元年。

    大唐正式告别了使用了十六年的年号“贞观”,进入了新时代。

    只是“新”并不意味着好。

    永庆皇帝当政时,民生更差了,经济更差了,治安更差了。

    连京城的武侯卫,在某位中年高级片儿警离开后,好像也变得越发不堪用了。

    贞观皇帝退位还不到一年,一个兴盛的王朝就日益衰朽了下去。

    转折点便是与大明的这场战争。

    开战以来,国家日渐凋敝,经济萧条,民生萧索,大量人口逃荒。

    大唐就像一个漏气的羊尿泡,肉眼可见地瘪了下去。

    而造成如此现状的责任,老实说不在永庆皇帝。

    这个娘们儿唧唧的新皇帝,虽然和变态的老爹和老弟相比,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吧,但人不坏。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位还不错的收成之君。

    只可惜,现在不是正常的情况,而错不在他。

    错在他那能力超强的老爹,在退位前干了平生最大的糊涂事——

    没安排好接班事宜,惹恼了老十四李明。

    “那位”殿下——现在成了那位“陛下”——是能惹的吗!

    现在好了,李明向大唐宣战了。

    可怜的永庆皇帝,哪是那位活阎王的对手呀!

    只能稳稳地把上一代的黑锅背上。

    皇帝灰头土脸、颜面扫地,百姓付出的代价则要昂贵得多。

    长安最繁华的朱雀大街,路上没有行人,路两旁坐满了乞丐,就像谷地的麻雀似的。

    啪嗒,啪嗒。

    在灰暗的背景下,一位鲜活的少女踏破沉闷的空气,快步向太极宫朱雀门走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