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杀鸡儆猴,请“国父”出山! (第1/3页)
转眼,又是两日过去。
洛宁县城内,表面上看似恢复了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那十条严苛的“战时管理条例”,像十座大山,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城南,林家大宅。
这座平日里总是大门紧闭的深宅大院,今日却是宾客盈门。
十几顶暖轿,悄无声息地,停满了门前的巷子。
至于为什么没有轿车。
即便是这个时间点,一辆汽车买进国内运输到豫西至少需要花费三万国币(较战前价格上涨三倍),每个月光是保养费用以及动用关系购买油料都是一大笔的花销。
这帮土财主即便是有这样的财力,也不会将这些钱花在这上面。
以他们的认知,只会趁此机会购置更多的土地。
林家大院之中。
县城里,最有头有脸的几家大财主,都聚集在了这里。
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
上好的武夷岩茶,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但这里的气氛,却远不如茶香那般怡人。
“哼!一群丘八,也想翻了天不成?”
说话的,是王家老太爷,那“余粮征集”和“配给制度”,无疑是在掘他家的根。
他家世代经营粮行,是这洛宁县里,数一数二的大户,更有关系在山城。
本来,他们也不敢招惹楚云飞。
奈何现在楚云飞势力膨胀、尾大不掉。
这让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按照以往的斗争经验来看,只要他们敢开团,必然会匹配上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再加上楚云飞素有贤明、做事光明正大,应当不会用什么下三滥的手段对付他们。
这也是他们的底气。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脸上,满是不屑与讥诮。
“在此之前,姓赵的那个长官非要我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就已经让我们少赚了多少钱?
本以为,忍他一时,等风头过去,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没想到,这群丘八,竟然变本加厉!”
“国军!哼!”坐在他对面的钱老爷,冷笑一声:“他们不是天天标榜自己,不同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军阀土匪吗?
怎么?
现在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要了?也要学那些杂牌军,干起‘劫掠’的勾当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谈之间。
充满了对驻军的轻蔑,似乎并不真的担心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然而这些话并不能够很好的打消众人心中的顾虑。
毕竟,人被杀就会死,只有一条命。
万一这群“国军”动手,即便是山城还了他们一个公道,人死也不能复生。
终于,坐在主位上的林家老太公,一个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精明的老者,缓缓地敲了敲手中的紫砂壶盖。
“诸位,稍安勿躁。”
林老太公的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慌什么?”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有枪,我们,也不是案板上的鱼肉。”
他环视着众人,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狐狸般的光芒:“我已经,托了山城的关系。
我们豫西士绅联名的陈情书,最迟明日,就能绕过华北,直接递到侍从室那边!
委员长,一定会知晓此事!”
林老太公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大局未定,前有日人作乱,后有八路争天下。”
“委员长要的是什么?是稳定!”
“这些国军部队在豫西如此胡来,搞得天怒人怨,与匪何异?”
“委员长,一定会叫停他!”
“退一万步说。”
林老太公呷了口茶,不紧不慢地补充道:
“豫西各家都不是傻子,一旦真按照他们说的办,上百年攒下来的家业可就没了,这沉甸甸的粮食,可不能糟践了。”
“他楚云飞在公众面前如此费尽心思的营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再能打的部队,再战功卓著的部队也不能够欺负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吧。”
在这帮人看来。
自家积攒的陈粮,哪怕是喂狗也好过拿出去赈济灾民。
毕竟狗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讲和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至于那些灾民,谁管他们的死活?
至于出借给国军,承诺过后会偿还,谁也没有当回事。
这些地方士绅还是读过不少史书的,自然清楚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到最后真能全部履行当初对百姓和地方势力的承诺。
不认账才是常态,亦或者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履行“当初的承诺”。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就和拉拢中立势力往往使用既往不咎的说辞一样,发展到后面就是过河拆桥。
一番话,说得在坐的众人,都是心头大定,纷纷抚掌称善。
在他们看来,这群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丘八,在政治和舆论的游戏规则面前,不过是一群头脑简单的莽夫罢了。
“一旦委员长在山城发难,楚云飞很有可能会将下面的人推出来定罪,毕竟治理地方靠的不是他们国民党,而是靠的我们。”
一地方士绅阴笑道:“我们这些人若是不配合,他委员长如何与日本人争天下,又如何安稳坐的了这天下?”
“可委员长若是没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林老太公清了清嗓子:“就算委员长一时不察,我们也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身败名裂,不要忘了,我林家在中央报社也是有些关系的。”
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