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风尚 (第3/3页)
粿。”
一家人进了门。
刚刚在客厅坐下来。
黄家乐就透过窗户的玻璃,看到了窗外的郁郁葱葱,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一会,发现并不是海报贴纸之类,而是真的绿色植物。
“大嫂,这外面怎么种了这么多花花草草?”
“让阿仁给你介绍一下吧!我不太懂这些。”
从厨房出来的黄浩仁,喝着矿泉水,听到老妈的话,随即笑着打开窗户,给二叔一家人介绍起来:
“现在内地都在推广田园住宅,我们汕美是试点城市之一,我们家现在一家7口,标准室内面积就是350平,然后附带700平绿化阳台。”
黄家乐从侧门出去。
来到了这个所谓的阳台上。
面积700平方米的阳台,着实让黄家乐目瞪口呆,过了一会,他才回过神来:“阿仁,这么大面积都是你们家的?”
黄浩仁摇摇头:“这可不是,这不在房本范围内,而是物业附送给每一个业主的,可以在里面活动和种一些花花草草,但不允许随便改造和堆放垃圾杂物,不然物业就要收回。”
“原来如此,不过这样也不错呀!这么大一片绿地,以后小孩子之类活动,不怕没有空间。”
就在此时,黄浩仁的老爸黄家辉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给许久不见的弟弟吐槽起来。
“阿乐,你别看这么大一片绿地,都不能种菜之类,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黄浩仁无奈说道:“爸,你就别想着种田了,现在蔬菜水果那么便宜,你自己种的又不好吃,何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和朋友喝茶下棋,或者去旅游不好吗?”
听到儿子的话,黄家辉脸黑了起来:“你小子翅膀硬了是吧?以前不是咱家还不是靠我种菜,才供你们去读书,现在看不起我种的东西了?”
“呵呵,老爸!此一时彼一时,你和老妈一个月有一万块养老金,现在还自己种菜,那岂不是在和年轻人抢工作?”
“歪理…”黄家辉还是一脸骂骂咧咧。
黄浩仁摇摇头,并没有继续争辩下去,毕竟他家老头的顽固程度,作为儿子的一清二楚。
在他看来,现在国内已经给每一个老人发了不少的退休金,老人还在家里面种菜,那是没苦硬吃,同时也是确确实实在和年轻人抢工作。
毕竟如果所有老人都这样做,那他们的养老金在蔬菜水果方面的消费,将大幅度减少,这会影响全国的规模农业产业,导致这些产业的农场岗位减少。
虽然这种想法有点以偏概全,但是黄浩仁确实觉得有钱的老人,不应该再进入社会劳动的范畴之中。
一方面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老化了,还继续劳动,那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另一方面,老人的劳动会挤压年轻人的岗位,哪怕是这种在自家阳台种菜的行为,也是一种间接挤压年轻人岗位的行为。
只是黄浩仁知道,老人有时候太固执了,他并不想因此和父母吵架,只能拿出物业管理公司的规定,让父母别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菜。
这方面,海陆丰集团的下属物业管理公司确实有相关规定。
毕竟在阳台绿地种植蔬菜水果,也不仅仅是间接挤压年轻人岗位的问题,还有食品安全和居住安全的考虑。
很多老农民总是下意识认为自己种的东西,就是好东西,那些农场种植的东西,就是充满了科技与狠活。
然而事实可能与想法有巨大的出入。
就以农药使用上来讲,普通个体户在使用农药上,往往充满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做到符合规定。
而大型农场在使用农药这方面,则相对专业和固定。
没有办法,这是双方的专业性所决定的。
虽然一部分老农民有很多土经验、土办法,但这并不是他们否定现代农业技术的底气。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一厢情愿地用自己的老观念,来看待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技术,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就以海陆丰集团生产的蔬菜水果为例子,普通农家菜无论在营养成分、食品安全、风味积累、产量上,都被全面碾压,但是很多人还是用老观念看待,这明显就是跟本上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