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春秋大戏楼

第一百六十五章 春秋大戏楼

    第一百六十五章 春秋大戏楼 (第1/3页)

    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妻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

    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

    ……

    话说汤文彪和四毛离开南铁仓库以后,大约半个钟头光景,便已潜入华界,又沿着雪街走不到一支烟的工夫,就到了江家名下的春秋大戏楼。

    这座戏楼,足有三层高,堪称是奉天梨园界最负盛名的场子。

    京津地界儿的曲艺大蔓儿,凡是出关走穴,只要途径奉天,不管你有什么行程安排,都必须先在这里唱上三天。

    谁要不唱,那就是不给江家面子,虽不至于把你杀了泄愤,但你也别想在关外挣钱了。

    而且还要多加小心,保不齐被人绑票勒索,甚至有可能被人暗中投毒,把你嗓子毁了,叫你这辈子也吃不上梨园行的饭。

    娼优不分,都是最下贱的行当,又有什么资格跟当地帮会叫板?

    没办法,到了奉天,就只能听从江家的安排。

    各大名角儿都在春秋大戏楼开首演,这么搞下去,柜上就算拴着一头猪,也不耽误买卖红火。

    这时节,场内的大戏早已演出过半。

    汤文彪和四毛买好了票,转到大门匾额下,迎面就见门柱上悬着一副楹联: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凭票进门,走到戏楼里,却见那戏台两侧的柱子上,也挂着一副楹联:

    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东西南北中,亮扮人生!

    场内一片晦暗,放眼望去,尽是黑咕隆咚的后脑勺儿;所有灯光都汇聚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仔细听了两段,唱的大概是关二爷败走麦城的故事。

    话说关二爷虎踞荆州,得闻义兄刘备入主西川,随即挥师北伐,水淹七军,大败于禁,风头正盛,一时无两。

    史家有言:羽,威震华夏。

    然而,关二爷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正全力与曹魏拼杀之际,却遭东吴背盟,联曹抗刘,背后偷袭,吕子明白衣渡江,趁乱夺取荆州,断送蜀汉王图霸业。

    孙吴尽管得了便宜,可“江东鼠辈”的骂名却也背负至今,足见“成王败寇”的说法,也并非放之四海皆准。

    这出戏虽然谈不上冷门,但却并不常演。

    因为关二爷在民间已经被神化了,大家都不想到蜀汉败亡。

    另一方面,眼下国家贫弱,外战屡次受辱,百姓也不爱看英雄末路,而是更倾向于《定军山》和《长坂坡》之类的大戏。

    而且,演员对这出戏也有点忌讳,扮关羽的不想演关羽战败,扮吕蒙的角儿就更难找了,唱得不好,要被喝倒彩;唱得太好,没准还会挨打,因为有很多票友看这出戏,就是奔着骂吕蒙来的,戏子挣的也就是这份儿钱。

    汤文彪和四毛自然没心情看戏,走进场内,也不找地方落座,只站在大门附近,抻脖探脑地左右顾盼。

    没一会儿,就有看场子的弟兄走过来盘查。

    “哎,你们俩在那瞅啥呢?”

    几个打手扬着下巴,没好气地问:“咋的,找人呐?”

    四毛连忙抱拳作揖,笑了笑,说:“几位兄弟辛苦,我来这找个朋友,老全子是在这看场的吧?”

    场内光线昏暗,吵吵嚷嚷,时不时就响起一阵喝彩,彼此间说的什么也听不清楚,几个打手就又奔跟前儿走了几步。

    距离移近,众人就立马掉下脸子。

    原来,四毛在老窦手底下,不过是个帮闲的小角色,平时没什么名气,认识他的人也不多,可汤文彪不同,他是老窦这股绺子的二柜,算得上奉天有号的人物,大家一见他来,眼里顿时显出敌意。

    “操!我当是谁呢,这不是彪子么!”

    “你他妈还敢露面?胆儿挺肥呀!”

    说着,就开始推推搡搡地动起手来。

    四毛见状,急忙挡在中间,满脸赔笑地说:“别别别,哥几个别动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们看,咱就只有两个人,来这也没别的意思,就想过来好好谈谈,谈谈不犯毛病吧?”

    “谈你妈了个婢!”

    几人骂道:“早不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