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庾阳形势,横门水战(4.9K字+庾阳形势图,求月票支持) (第2/3页)
,西江是最大的,西起滇文南盘江,流经苗疆,横跨南荒,在庾阳入海,乃是珠江真正的主流,也是古盘渎旧道的主干。
原先,西江在肇庆府鹤山一带分流,由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四门入海,还有部分支流与北江汇合,走蕉门、洪奇门与横门入伶仃洋。但绿袍在走江时,清淤扩河,深掘旧道,引水从崖门水道夺潭江而入黄茅洋,连通南海,与北江、中江、东江汇合流入的伶仃洋彻底划清地界,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入海口,为南派的发展奠定基业。
自此,蕉门、洪奇门、横门与西江再无联系,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成了小河之口。西江成为一条西起马雄山、南入崖门口的源流清晰、入海明确的独立大江。
而作为重发古盘渎旧道、继承南海龙门遗泽的绿袍老祖,一跃间便成为了这片天地中最顶级的人物,把控西江,号令南海,麾下千千魔将,万万蛟兵。
可以说,只要绿袍老祖愿意,此时的西江完全可以独立于珠江之外。
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做。
西江自滇文西来,一路东行,在流入庾阳后,在肇庆府的湖鼎山附近打弯,改为南下,直入南海。对于这一段直流干道,自鹤山以下的入海段,绿袍将其从北江中剥离了出来,并派重兵把守。但在湖鼎山到鹤山之间的这一段,西江有发展出很多向东的横向支流,对于这一段,他却放任自由,使之与北江、中江紧密的纠缠在一起。
这位妖圣当然不只满足于西江,这一段,他故意流出来的横向支流,就是他东进北江、中江,乃至整个庾阳东部的跳板。
在绿袍老祖完全占据西江后,南派魔蛟们便在湖鼎山妖龙的带领下借着这些东向支流入侵北江、中江。尤其是在夏汛时,西江水足,无数蛟龙从西江出发,发洪东行,动辄裂土催山,势如破竹,洪水满溢河道,涂炭两岸,曾经一度打到了东江,锋芒直逼罗浮山。中江东岸的白云山安期观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覆灭的。
只不过,魔潮汹涌,但道门也不是泥捏的,当东方道门开始团结发力之后,很快就在东江站稳了跟脚,并伐蛟西征,又陆续收复了中江、北江,并立足北江与西江魔蛟对垒,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两江争夺战。
然而,庾阳战局还并非这么轻松。
绿袍不仅掌控西江,还是名副其实的南海之主,他麾下的南海双凶从海上突袭,占据了伶仃洋出口东侧的九龙岛,并以此为据点,向伶仃洋内湾、罗浮山以及东江源方向持续出兵。
作为应对,东方道门则是在西岭山—东岭山—银瓶山—鸡心山—铁炉山一带建设防线,圈围九龙岛,并通过虎门与北江防线连接起来,将庾阳东部牢牢护在身后,并实施反攻,收复失地。
常年下来,东方道门将西江北江相连接的那一片水泽称作「两江战场」,将从伶仃洋到虎门那一片称作「虎门战场」,将从九龙山到五山防线那一块称作「五山战场」。
这么多年了,三处战场没有一天是安生的,也不知死了多少人。魔道倒是轻松,只管出手,恨不得把陆地打沉,让南海淹上来才好。正道就要艰难许多,抵御妖魔的同时,还要固土疏水,保证神州无恙。所以这些年,能牢牢守住北江—五山防线,确实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而在这三处战场,战局又是实时变化的,每当夏汛来临,珠江水系水量丰沛,尤其是西江,浩荡东流,西江魔教便趁机发洪东进,涌灌北江,「两江战场」就尤为惨烈,正道只能拼死抵守。但与此同时,北江、中江、西江三江之水在虎门汇合,冲向伶仃洋,煌煌天威之下,即便是南海妖魔也无力逆流而上攻打虎门。相反,东方道门便可借用水势,从虎门进发,轻松兴浪,反攻九龙岛。
等到了冬日水枯之时,局势便反转过来,北江要好受些,但虎门压力就要大很多。
正因如此,三处战局并非是各自为战,虽然各地都是日日有战事,但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侧重,互相之间的人手调派是极为常见和频繁的。越是高境修士、越是战力卓绝的,就被调派的越厉害,有些善战之人,往往夏日守北江,冬日守虎门,春秋在五山。
所以,在这样的局势下,金子是藏不住光的,要是在接连几场战事里展露出锋芒,马上就会被发现,然后被魔教视为眼中钉,被正道视为掌中宝。浩然盟的资源会迅速倾斜过来,法宝打烂了,有新的送来,符箓丹药用完了,马上就给补上。其人的战力和境界,也会飞速提升,名声越来越盛,在战场上起到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这样的人,如果是散修出身,则会被浩然盟火线吸收;如果是小门小户家的,其上宗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