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65 三弹并两弹,再把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射程翻多少?

265 三弹并两弹,再把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射程翻多少?

    265 三弹并两弹,再把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射程翻多少? (第1/3页)

    “谢威同志不错!还以为这小子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单位的,他给部队首长汇报的,首先为部里争取卫星系统、火箭跟导弹项目……”

    秘书向郑部长汇报了最新得到的情况后,高兴地说道。

    之前谢威卖远程火箭炮等搞了3亿多美元的外汇,对极度缺乏资金跟项目的七机部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经费。

    可那笔庞大的经费,除了按照5%上交给部里,其他的部里都不能动。

    整个七机部,现在都没哈工大有钱!

    不少部里领导跟下属单位负责人都非常不满。

    可这没办法,当初李校长要政策的时候跟前任宋部长不仅说好了,还让部里出台了红头文件,盖了章的呢!

    “那只是一个提议,具体如何,得看国家跟部队怎么决定啊!”

    郑部长按了按太阳穴,头痛。

    哈工大的卖装备的几亿经费,在大家都缺项目、缺经费的情况下,别说部里的其他单位,连其他机械工业部都眼红着呢。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

    部里压力会小很多。

    谭部长回到部里后,总参接连开了好几次讨论会议,但是没有任何一名首长表示支持。

    即将下马的一系列高精尖端武器装备,谁都知道战略意义。

    问题是没钱!

    基础差,没配套!

    继续搞下去,不仅无法获得成果,甚至会因为这些项目的存在挤占有限的经费。

    “现在那些项目持续下去,咱们不多的经费不仅用不到刀刃上,反而用到刀把上!不过,直接下马完全没有必要,各个单位搞了这么多年,可以利用现在的成果,在理论方面继续研究论证……”

    面对部队首长的询问,李校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技术储备不足,经验不够,经费匮乏,研制难度太大,直接下马,实在是太浪费。

    国家前面这十多年投入了太多的经费。

    “转入预研或是论证,也需要不少的经费啊!”

    谭部长忧虑地说道。

    “搞理论研究跟论证,需要的经费就少多了……只要条件合适,随时都可以上马,军费是越来越少,必须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

    李校长从离开学校后,就一直在跟一帮同事分头了解全国整个军工系统的具体情况。

    对于整个军工系统的技术基础、配套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他们的调查,也是为了给众多战略项目的继续与否为上级提供详细的判断资料。

    “对了,听说你们学校之前上马了无人机项目?”

    “没有!没有的事!”

    李校长毫不犹豫地否认了。

    “之前我去学校,谢威提出,先要搞配套……他说只要先进的装备,都离不开自动控制,而自动控制的核心是计算机……当初你们找半导体研究所林副所长拿了高纯度锑化铟,随后霹雳-4打靶两发两中,那时候谢威说长空一号靶机速度太慢,性能太落后……我记得你还借着机会问空军要了部分经费?”

    谭部长目光直直地看着李瑞。

    “呃~”

    李瑞尴尬起来,不过很快就脸上浮现出笑容:“谭部长,您问无人机,难道是部队准备给经费?”

    “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你得把这项目的情况说清楚……”

    看着李瑞惊愕的表情,谭部长脸上浮现出笑容,不等他回答,就开口说了一句更让李瑞意外的话:

    “另外,伊拉克那边,准备追加90门远程火箭炮的订单……”

    “啥?”

    这次李校长是真的震惊了,“难道这种远程火箭炮真的有出乎我们想象的威力?”

    不只是李校长意外。

    连还在学校的尤利华等人在接到消息,都觉得意外。

    阿卜杜拉将军很快就会再来学校。

    “这有什么好震惊的?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曾说过:军事实力永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对于这话,谢威深感认同。

    从最开始国际领海定在3海里,然后新中国58年把领海定在12海里后,逐渐成为国际约定成俗的领海范围。

    并且在82年,中国修改《国际法》,使3海里的领海在国际法律中正式改为12海里。

    为什么是12海里?

    就因为当时中国的大炮射程刚好能覆盖12海里。

    这就是真理只在大炮射程内的真实写照。

    “火箭炮也是炮!在没有庞大的远程力量的情况下,有一支最大射程165公里的远程火箭炮部队的军队,威慑力将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