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两伊战争开打,提前交付试验的远程火箭炮 (第2/3页)
购的是完整的数控加工中心,这意味着哈工大跟哈一机联合研发的三轴三联动的数控机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有问题?”
胡副部长眉头一挑。
“没有!”
杜国旺急忙摇头,旋即看着胡副部长,“部长,三轴我们已经推出了精度不算差的产品,而数控系统也能增加作为附件的第四轴……部里难道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此刻的杜国旺,完全是打蛇随棍上,得寸进尺了。
部里给订单是支持。
如果给研发经费,是更大支持。
“成品先搞出来,如果符合部里发展需求,订单自然不会少!”
胡副部长神色复杂地看了杜国旺一眼。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杜国旺尴尬地回答着。
三轴加工中心的订单就来得突然,虽然哈一机已经开始了第一批设备的制造,其实那是为了进行测试跟改进而进行的小批量试生产。
谁能想到,长征机械厂直接下了40台的订单。
紧接着,七机部又给100台的订单。
140台,抛开第一批小批量生产的10台,这怕是还没成立的新数控机床生产厂一年都无法完成交付!
“20台,60台数控车床,用加工费支付?”
谢威虚眯着眼看着江山机械厂的孙茂成厂长。
孙茂成见谢威没有直接回答,开始担忧起来,“谢威同志,有什么问题吗?”
订单是哈工大给的。
用哈工大需要给江山机械厂支付的加工款项,采购哈工大跟哈一机联合研制的加工中心,是返利给哈工大啊!
“你不知道你们采购三轴加工中心的目的……”
江山机械厂又是从哈工大校企办贷款,又是订购哈工大研发的程控交换机,现在又提出要采购一大批的数控机床,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从他们承接的火箭弹费用中扣除。
谢威能不疑惑么!
风险,必须控制。
对方可是提出从哈工大贷款1000万用于加工能力的升级。
“150远程火箭弹发动机的很多零部件精度比较高,需要加工中心提升效率;另外,汽车零配件都是大批量制造,我们觉得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效率都会远超过普通机床加工。我们准备打造一个全数控机床的精加工车间,如此就可以承接更多高精度加工业务!”
跟孙茂成一起的副总杨延武认真地向谢威解释着。
“当然,我们更希望能在火箭弹生产完成后,承接贵校更多的产品加工业务。”
孙茂成见谢威不说话,急忙补充着。
在这边的几天,他们已经清楚谢威的态度对整个哈工大的影响。
搞定谢威,一切都不是问题。
“原则上,我同意。不过长征机械厂在这之前已经订购了40台加工中心……目前产能尚未建设起来,交付至少得半年以后了。”
“我们可以等!”
孙茂成跟杨延武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行,你们找哈一机的谈采购合同吧。”
谢威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这阵事情多得让他快要难以忍受了,可没办法,王征离开后,校企办的事情都压在他身上了。
他甚至有些后悔安排王征去香江。
也不知道跟学校有合作的单位领导们最近怎么了,一窝蜂地跑来引进哈工大研制的各种产品。导致谢威连阿卜杜拉那边的大订单都还没有来得及去落实。
伊扎克这几天也没来找谢威。
甚至阿卜杜拉来这边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启动谈判。
眼看今天已经是9月21日下午,两伊战争还有十多个小时就开打了。
此刻。
北方大厦。
“伊扎克,你觉得这样的方案真的能行?”
阿卜杜拉神色严肃地看着伊扎克这位不只是他最重视,总统同样重视的手下。
“能行!按照这样的部队配置,可以有效弥补我们部队官兵文化素养不高、战斗素质差的问题。整支部队的战斗力可以成几何倍数增长。”
伊扎克挺直胸膛回答。
从跟谢威聊过后,他发现谢威的提出的方案好像是为他们部队量身定制的。
“可是……”
阿卜杜拉脸上浮现出担忧。
“将军,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先订购几架轰炸机,再从国内调拨一批单兵防空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