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驿站制度 (第2/3页)
议规定,热那亚共和国将向蒙费拉托贸易公司投资两万杜卡特,占股百分之十。
同时,热那亚将向以撒开放新式战舰的采购权,允许昔兰尼加地中海舰队在热那亚的港口停靠并进行补给。
作为回报,昔兰尼加将开放奥隆城和贝达城作为热那亚的贸易据点,他们可以在这两座城市中获得部分商品的贸易特权。
除此之外,以撒还要求热那亚总督将抓捕的部分海盗移交给自己,重新聘用为航海学院的教官和私掠船的水手。
“真漂亮的船,她叫什么名字?”
一旁的菲德尔舰队长看着新式战舰高挺的船舷,眼冒精光。
“大执政官。”
“这艘战舰生来就是为了近海作战,舰身灵活而优雅,可以很好地适应安纳托利亚海岸和突尼斯海岸复杂的海情。”
“应陛下之请,我们特意将战舰的船舷设计得很高,可以有效遏制穆斯林们最喜欢的跳帮战术。”
菲德尔点点头,走上甲板,东瞅瞅西看看,像是单身二十年的青年看见了梦中情人。
“勋爵,我们带来了一些老海盗,忠诚度无法保障,不过说起抢劫和杀人,没人比他们更加在行。”
“很好,等陛下西巡归来,我们就正式签署协议。”
“现在,让我们去看看那些在你口中十恶不赦的海盗们。”
……
1449年3月26日,以撒结束西行之旅,回到比林奇城。
目前整个苏尔特地区的情况较为稳定,地方上外来移民的比例越来越大,本地土著要么等着被同化,要么等着被卖掉。
王国宰相伊苏尔特已经在筹划政府搬迁事宜,将行政机构从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苏尔特城搬到空空的比林奇。
在以撒的规划下,苏尔特城以后将成为领地上的畜牧业中心和贸易港口,与后世的定位相同。
这里的生态环境撑不起一个大型首都。
《奴隶法令》颁布之后,苏尔特和朱夫拉地区部落势力进一步衰落,这些部落舍赫们在享受联合商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渐渐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牧民们曾经牧马,牧羊,牧骆驼,还会在水分较多的地方种植椰枣,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基本能够维持生活。
现在则大不一样,联合商会牢牢把控了部落民的钱包。
羊毛贵?那我就只养羊。
骆驼崽价格高了?那我就多养母骆驼。
你说没人养马,没人训练公骆驼,遇上战争怎么办?
关我什么事!
等到闲暇时光,我还得去城里的羊毛厂打工呢!
部落民们从一个个独立的部落体系中解放下来,变成了社会机器的一颗颗螺丝钉。
如果说以撒几次抽血使得部落势力元气大伤,那么养殖业的专业化和程序化就是彻底压垮小型部落的最后一根稻草。
部分小型部落试图反抗,直接被当地治安官带着城卫队连根拔起,全部打包卖给西边的几个穆斯林国家。
格拉纳达还在和卡斯蒂利亚死磕,马林王朝和哈夫斯王朝都在内斗,这些同为穆斯林的奴隶根本不愁销路。
这种情况下,北非地区原本自给自足的部落制经济在外来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崩溃,剩余的大型部落要么考虑转型,要么消亡在历史的尘埃中。
改革之风吹得越来越烈,自然有人能够乘风而起,在乌古城励精图治的阿德南伯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位人杰见以撒迟迟没有开工修路的准备,竟然带着从阿卜杜拉国王那边抢来的俘虏,自己开始修建通向朱夫拉城的公路。
部落的改变有好有坏,好处是,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地方上的不安分因素一扫而空,剩下的几个大型部落紧紧围在在各个城市周边,再也没人能够挑战以撒在苏尔特地区的绝对权威。
坏处是,这些新体系下的部落民们战斗力肯定大不如前,以后很难再次征召到武德充沛的仆从兵。
回到比林奇城后,以撒马不停蹄,立马召见了宰相伊苏尔特和财政大臣里德尔。
“二位,好久不见,怎么都消瘦了许多?”
以撒有些幸灾乐祸。
亲王国初建,地方上逐步撤出军管,将政事交由新组建的地方政府。
光是这一件事就足够二人忙前忙后,还不算埃及科普特人和亚美尼亚人的移民事宜。
间谍总管阿尔伯特和外交大臣安德尔森在加冕仪式结束后,就被以撒派往国外执行任务,这些活儿只能由他们代劳。
二人翻翻白眼,根本不搭理以撒。
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他们发现自己的君主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和蔼可亲。
信任下属,为人慷慨,决策英明,生活简朴……这样的上级哪里去找!
伊苏尔特摇摇头,叹口气。
“陛下,有什么事情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