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周老师还是太保守了!(求月票!!!) (第2/3页)
觉得自己还是很人性化的。
“周老师,第二个文字您可以讲述一下吗?”
“当然可以。”
周越看向了第二个文字。
“这个文字,右符上部为“人”形,下部似手持工具(如耒耜),或与农耕、筑城等生产活动相关。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此符号可能是“夏”字的象形初文,象征夏人群体对土地和工具的掌控。”
“符号的重复出现与规整性暗示其可能为氏族徽记或早期地名标记,类似商周青铜器族徽的功能。结合《左传》“夏后氏官百”的记载,或代表某一职官群体。”
“所以这个符号我们暂定为‘夏’字。”
“至于说具体的材料,比如说有这些。”周越直接把材料放到了ppt的第二页,这样也省事了。
毕竟他是要做字典的,不能没有材料就直接去做,所以说想要让他把材料展示出来,他也可以很快就展示。
一连串的的资料。
几乎是看得众人心服口服。
而且一些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有些材料他们或许看过,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印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周老师直接把这些东西列了出来。
很简单明了的告诉你,这个字就应该是这样的。
坐在最前方的李主任,也是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字的他们也在研究,和周老师想的大差不差。
只不过周老师直接把它确定了下来而已。
又是一天的会议下来。
二百多个文字,在这五天时间几乎全部解决。
那些有争议的,没有进行全数投票通过的,他是不会往字典里面去加的,可能在第二版第三版之后,会去进行增删。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学术不可能就只有他做到顶点。
可能别人也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在一些论文当中也会有新的发现。
但是,他回去之后肯定会去继续研究那些没有通过的文字,然后把论文写出来,让众人继续去讨论。
而且这些人回去复盘之后,也会有一些论文产生。
这些论文可能大部分会反驳他。
也大部分会赞同他。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学术嘛,还是要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才好啊。
现在都是一家之言,即便是他有超前的系统,可能在文字上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那就到时候再说了。
总而言之,这二百多个字,足够奠定他在文史哲领域的地位了。
至少在眼前来说,没有人可以比他风头正盛。
“好,那就先这样了,我们这一百九十七个文字,就先这样确定下来,至于说之后如果再有增添,那还可以继续召开学术会议来继续研究。”
“如果还有什么一些文字有什么异议的,大家可以踊跃的发论文来批评我,我会在宁大的人文社科学报上,来进行回应。”
众人都是热烈的鼓掌。
甚至哪怕是在视频会议室的那么多人,也都是发鼓掌的小表情。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天让他们长了不少的知识啊。
包括音韵学的,就比如说古音系统。
他们基本上都是用诗经和一些唐朝的诗去进行拟音,然后推导出上古的声音系统。
但是一些细枝末节,周越讲得更为具体。
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且这个学问太过冷门了,因为即便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说话的,平翘舌是怎么分的,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即便是现代汉语之中研究的那些声音体系,也不见得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古人讲究个重农抑商,但是现在就感觉理工科,也就是自然科学要远超过人文社科。
能够把冷门的东西做到顶尖,虽然说不至于出圈,但是,着实是让这么多人敬佩。
还有就是文字学的梳理了。
周越讲的东西都很成系统,并不是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可见做学问做的是极为精深。
甚至到后来,众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忽略他是一位理工科教授的事实。
开什么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