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你们真是害苦了我(二) (第2/3页)
千,生活费四千,还缺少十多万美元——正好是这一笔钱。”
“哪个大学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再三逼问下,何老说:“水木大学的。”
余切很平静,忽然道:“那我就要问你一个问题了?水木大学的公派学生是人,我们燕大中文系的学生算不算人?”
何老被问得哑口无言。
片刻后,他退而求其次:“余切,我知道换成人民币对你来说不公平,这样,一百万换两百万行不行?就按照实际汇率来。”
“你能说服查良庸,我自然就愿意了。”
查良庸哪里会理睬他?这人虽然被余切骂得落魄了,他来内地,哪一次不是乔公陪他。
查良庸可是两岸三地的武侠宗师!人人床头都曾有一本他的书。
最后何老只能和稀泥:“全国教育是一盘大棋,统筹规划本来也是应有之义,中文系研究中文,既不需要出国,又不需要实验性器材……哪里需要拿走那么多钱?我看这些钱花不完,真的是花不完。”
“你说的不对!”余切道,“我们以前的基金都是公办的,政府下场来办,所以把基金当做自己的小金库,左手倒右手,从无市场化的必要,也不特别尊重哪个捐款人。”
“一声令下,机关单位职工纷纷踊跃捐款,这是不是慈善?也是的。但民办基金不能这么办,维持运营是生死大事,必须要尊重捐款人的意愿。”
说到这里,余切忽然有了主意:“不仅钱不能挪用,而且钱用到了哪里,什么时候,哪怕是几分钱买了一包方便面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好台账,让人心服口服。”
余切驳回了教育部门的招。他回来后顿时成了实权副秘书长,就连孙玉时也不如他。
委员会的教师们猛然发现:没有余切,他们是守不住这笔钱的。
何老可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主意的老好人,反之,他铁血无情。南方江大校长搞“学分制”改革,引起老教师不满,校长以辞职威胁,一直闹到北方,何老直接让该校校长卸任!
可见,余切至少比一流院校的校长,还要更有威信一些。
或者说,更有破坏力一些。
孙玉时对余切说:“余教授,你绝对不是凭道理把他说服了的!说到底,还是因为你的影响力。”
余切哪管他的道理能不能说服人?
只要不妨碍他就行。
不过,余切听后很吃惊:江大?这不是妹妹余弦在的学校吗?
校长居然都换了人了?——
江城,当地的最高学府近来有些风波。
现任校长是刘道于,他知道自己的高校经历到此为止了,根据朋友消息,他即将被免职。
刘道于一直走在教育变革的前面。七十年代,刘道于任教育司的司长,他任内恢复高考(他较早建议),如今这一历史性举措,培养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余切。
余切成了高考后“梦的一代”,如果没有高考,也许余切还要在小县城挣扎更长的时间。他的成功,让教育界相信确实改变命运。
但刘道于搞太急了,他的变革虽受到赞誉,但也让许多人感到不满。
去年江城大学有学生因成绩不佳被取消学位,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要求申诉,刘道于支持这个学生申诉,结果彻底得罪了老教师,演变到现在,已经无法收场。
刘道于并不后悔,他任内出现了不少江大天才:比如计算机系一个男同学,很聪明,两年打算读完四年的课程,随后向学校申请提前毕业;数学系也有个女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在江城大学周边倒卖光盘,开起了“电子超市”。
在其他大学,他们肯定不会得到学校大力支持。
在江大,这个事情就可以,因为他们的校长是刘道于。
刘道于叫来这两个同学,说了几句话。“你们有点特立独行,但我不觉得这不好。加油,以后争取证明你们自己。”
两个学生都有点诚惶诚恐。
他们只晓得校长最近情况不好,不晓得校长要被免职了。而此刻,刘道于唏嘘的口吻,却让他们不由得觉得,恐怕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