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林骁的布局 (第2/3页)
、高端度假以及医康养行业。
星光镇虽然没啥拿得出手的旅游资源,但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传统旅游业,游客主打一个“走”字,背着包在各个景点打卡,跟流窜犯似的。
人流量一上来,吃饭、住宿再加上景点门票,确实能带动当地服务产业有较大的提升。
这也是绝大多数旅游产业发展的路线。
但星光镇的交通环境实在太过不便利,而且虽然山多水也不少,但放在名山大川到处都是的南州省,又着实端不上台面来。
一来修高铁修路需要时间,而且被审批的可能性也不大,二来就算强行发展旅游业,林骁还在这任镇长自然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但一旦他被调走,热度一过,游客们就绝对不会再来了。
毕竟大家本来就是冲着林镇长的名声和热度来的,又不是冲着你这穷山沟的风景来的。
如此一来。
经历过人气爆火的星光镇,势必会再次重归寂寞,甚至因为之前的爆火,会有海量的旅游发展建设资金投入这个偏远乡镇。
而这些资金,都会随着林骁的调离而打水漂。
当地村民的生活,又将恢复到之前,甚至还不如。
毕竟,在没吃过烤鸡烤鸭之前,白菜配土豆还能果腹,可一旦吃过山珍海味之后,之前的粗茶淡饭就再难下咽了。
林骁是农村出来的,他能明白那种穷人乍富再返贫的感觉。
诚然,他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些和他无关。
甚至,作为一个从政者的角度,利用自己这唾手可得的名气发展星光镇的旅游业,引来海量资金发展建设这个乡镇,才是他应该作出的最佳选择。
因为动静大、见效快、成绩亮眼。
所谓面子工程,不外如是。
林骁要是图升迁,他顺水推舟这么做就行了,不费功夫,而且所有人都念他的好。
但他不能,良心上过不去。
所以他看着星光镇这些此起彼伏的山头,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最适合星光镇的发展路线,是走高端医康养路线。
就是利用好当地的原生态资源,建几个度假村、疗养院、养生馆。
虽然也是旅游,但这种玩法突出一个“静”字,跟平常那种流窜打卡式的旅游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林镇长”品牌的热度沉淀,星光镇的火热终归也会沉寂下来。
当这个偏远乡镇不再具备吸引游客的能力后,它最淳朴、最原始、最吸引人的优势和资源,却能持续发挥威力和价值。
就是这里的“静”。
建设度假村、养生馆、山间民宿,走高端路线,让城市里麻木的灵魂来这里放松。
这种路线,不需要林骁的名气和热度加持,但却需要他的爆红来吸引资本。
毕竟要是没有他跳梁小丑般闹这么一出,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世上还有个星光镇。
林骁这也算是“以身入局”了。
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太高尚的想法,只是觉得自己为官一任,真的希望自己能为当地做点什么,更希望自己调走以后,能在这里留下什么。
如果跟风搞旅游,那什么都留不下,只能留下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人工景点,还是以破坏当地原生态景观为代价的。
但如果是走特色农业和高端旅游业,那就不一样了。
特色农业,惠及的是当地农民。
高端旅游业,则能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因为是高端线路,也不会有太多游客前来,小山村还是安静的、避世的。
最关键的是,只要搞开发就有收入,村民们就能分到钱。
甚至度假村投入运营后,肯定需要劳动力,还能提供一些就业岗位。
当村民们有钱、有工作、有出路之后,反过来就不会抱着村里的两扇瓦房“等死”了,合村并镇的政策也就能推进下去,大家也就肯开开心心离村进镇、搬家上楼了。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也是林骁到星光镇半年后,交上来的第一份答卷。
当然,这份卷轴至今只存在他心里,能答几分尚未可知。
唯有时间能够检验。
……
林骁和韩希熙准备回家。
跟总导演路特丹告别后,两人拿着行李上车,迎面就碰到曹元智和陈嘉嘉两个人风风火火迎了上来。
夫妻俩对视一眼。
两人不约而同想起上上周,也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这两个冤家就在此处发生了第一波争吵。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到几天前的七夕节,在宁海谢晓薇家里,这俩货也是一言不合就开干。
那顿饭,后半程完全是听着两人的妙语连珠度过的,也是无语。
此时此刻。
林骁和韩希熙只是对视一眼,死去的回忆就开始攻击,两人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到了同款恐慌。
林骁下意识要开溜。
然而不待上车,肩膀就被孔武有力的曹元智像提小鸡仔一样拎住了。
老曹的脸色,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兴奋。
跟吞了三桶风油精似的。
“跑什么!你这就跟我回宁海,立刻、马上!”老曹直接命令。
“回宁海干嘛?”林骁疑惑。
“录《稻香》啊!”
曹元智道,“我编曲都整好了,就差您老人家金口一开,进棚录制,最快半个小时就完事!”
林骁翻了个白眼:“你大老远跑来,就为了这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