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平叛之夜众生相 (第2/3页)
图谋不轨,意图谋反。”
“文书的签名顺序嘛,不用以官职大小为序。我看按姓名笔画为序如何?”
好家伙。徐鹏举的提议,姓王、姓于的绝对不同意。
一说要联名写调兵文书,一众部堂官又开始推诿塞责。
“大明制度,南京守备管南京驻军。皇帝钦赐王命旗牌就是给您调兵用的。您调兵符合制度。我们画蛇添足,签什么调兵文书,反倒成了不合制度。”
“对对对。制度不可违啊!国公爷还是自行调兵的好。”
“这事儿得这么看。您调兵平叛合情合理又合法。若我们一窝蜂跟您联什么名,难免朝中会有人攻讦您结党营私。”
“对,京师那群言官的嘴厉害的很。说不准会说您与南京诸勋贵、官员勾结,意图谋反,划江而治呢!”
徐鹏举开始跟众人拉扯:“不成不成。我一个人调兵,更显得有不臣之心!王命旗牌岂可擅动?”
“我看那些叛兵没别的心思。就是军饷没发全,憋了火。来南京城中抢劫一番。等他们抢够了,自然会散去退出城外。”
“对了!已是春末,快到了桃花汛。应天巡抚赵贞吉按制度移驻苏州,主持水利。不如派人去苏州,请回赵贞吉主持大局!”
林十三被徐鹏举的无耻震惊了!
等待叛兵“抢够了”自行退出城外?抢劫哪里有个够?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还有活路嘛?
自己不愿担责,反而把平叛的责任推到赵贞吉身上?
赵贞吉是出了名的官场“三不沾”。麻烦事不沾、没好处的事不沾、劳心劳神的事不沾。
去求他,结果无非是继续踢皮球!
当官的踢皮球不管不顾,城里的老百姓要遭大殃。
林十三忍不了了。他竟以区区千户的身份,朝着徐鹏举怒吼:“魏国公!难道你要坐视叛兵在城内胡作非为嘛?”
“就你这样胆小如鼠的懦夫,也配整天标榜自己是中山王的嫡系子孙?”
“魏国公要知道你如此怯懦,如此草包。恐怕王陵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徐鹏举火了:“林十三,你是个什么东西?敢辱骂本国公?别忘了,你不是北镇抚司的千户,而是我南京锦衣卫的千户!我属下的属下!”
“爵爷、部堂们议事,哪里有你这芝麻绿豆官说话的份儿?来啊,叉出去!”
两名国公府护兵上前,说话间就要将林十三叉出大厅。
就在此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郎快步走入大厅,一声怒吼:“你们这群废物,还在这里做什么?”
说话的人是诚意伯刘世延。
刘世延本来跟临淮侯李庭竹结伴去了浙江青田游玩。好巧不巧,前几日刘世延的母亲病重。
他只好拜别李庭竹,独自回了南京。
今夜一进南京城,他便看到了满街叛兵。
刘世延“邦邦”两脚,踹在叉着林十三的两名护兵身上。
他怒吼道:“整个大厅,就他一个真心想为平叛出力的。你们却要将他叉出去?”
“他走了,你们好安安静静在此地继续当缩头乌龟?”
从爵位上讲,徐鹏举是公爵,刘世延是伯爵,徐压刘一头。
从官职上讲,徐鹏举是守备,刘世延只是协同守备,徐还是压刘一头。
但论在南京驻军中的权威,刘世延远超徐鹏举。
此人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少年英雄。不过他也有他的缺点,譬如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刘世延大步走到徐鹏举面前,竟伸手搂住了他的脖子。
说是搂住,其实就是卡住。
刘世延道:“兵变若不能及时平息,愈演愈烈。你这个守备第一个掉脑袋!”
“皇上即便不下旨杀你。我刘世延第一个上参劾奏疏,请求朝廷砍你的头!”
“朝廷不砍你的头。老子拿刀亲自动手。干犯王法也要让你身首异处!”
其实魏国公府和诚意伯府一向不对付。
十多年前,诚意伯还是刘世延的祖父刘瑜时,刘瑜便因提督漕江阅兵时的座次问题,与徐鹏举大打出手。
刘世延此刻狰狞的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