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航海时代,梦想起航 (第1/3页)
工体现场,屏幕上的问界《巨舰启航》宣传片已经播放到最后。
刘伊妃在柏林封后,和爱人在台上亲密拥吻;
路宽拿着金熊奖奖杯对着全场鞠躬,哽咽着悲鸣“金陵永生!”。
随即是《历史的天空》在全球的票房狂飙,震撼世人。
银幕缓缓变暗,既然是内娱甚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宣传片当然都要做得有逼格、有章法。
刚刚采用了一个电影中的闪回叙事,现在又Call-Back到了第一幕,旁白声响起。
2001年,北平来了一个年轻人,登上了问界这艘小船,行驶在中国电影、世界电影的大海。
画面切换至工体三万员工高举荧光棒的震撼航拍,镜头拉远全场灯光骤亮,环形LED屏迸发出金色浪潮。
路宽从舞台侧面登台,沉稳的声音通过音响响彻工体:
“2008年,这艘巨舰已满载8431名水手,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起航!你我皆是时代的掌舵者!”
“下一个八年,我们一起去征服世界!”
刹那间,整个工体仿佛被点燃的火药库,连同家属在内三万人的声浪如惊雷炸响。
观众席瞬间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蓝色荧光棒组成的浪潮剧烈翻涌,后排的员工直接踩上座椅振臂高呼。
2008年5月的BJ夜空下,这座能容纳6.5万人的体育场正见证着中国民营影视企业最震撼的誓师。
此刻的工体就像一艘正在鸣笛启航的巨轮,而每个问界人都是甲板上眺望星海的船员。
当年那个初到北平的青年导演,如今正领着中国电影的舰队,企图撞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路宽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舞台,剪裁考究的黑色西装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内搭的暗纹衬衫在聚光灯下泛着低调的流光。
领带一丝不苟,胸针是问界控股八周年纪念的舰锚徽章。
“战友们,晚上好。”
台下一片山呼海啸地回应他,路老板笑着几番单手下压示意,才止住员工们激荡的心绪。
虚岁28的路宽站在光柱中央,下颌线如刀削般锋利,鬓角修剪得极短,透着一股杀伐决断的凌厉。
但当他环视看台时,眼角细纹又漾开温润的弧度。
那是两世商海沉浮淬炼出的矛盾气质,既有开拓者攻城略地的锋芒,又有掌舵者安抚军心的从容。
仅仅是这份气度,已经叫在场众人折服了。
“战友们,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属于我们所有奋斗者、劳动者。”
“大家今天看到傲然屹立在中国和亚洲的问界控股,包括我们相对独立的北美问界,都是大家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
路老板语气轻松:“经常有人调侃我是首富,访谈中也有人求教生意经,我一般都拒绝回答。”
“不是我敝帚自珍,因为我自己心里最清楚,其实我就是运气好,仅此而已。”
现场大笑鼓掌,都以为自家老板在谦虚说笑,却不知道这是他的真心话。
除了实打实的导演和艺术造诣,或许还可以加上前世创业、领导企业的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余不就是运气好么?
“今天关起门来都是自己人,我就简短截说,为什么我说自己都是因为运气好。”
路宽竖起一根手指:“这第一桩大运,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的本职工作和最大的标签永远是一个导演,问界控股也是依托电影业的上下游链条发展起来的。”
“可以讲,我们这个文化传媒集团的核心目前还是电影业,后期会走向互联网和电影的融合。”
“作为中国导演,能够生在这个时代,就是我最大的依仗和幸运。”
“从千禧年至今,从加入WTO到北平奥运会的举办,国家正在创造人类经济史的奇迹,为电影这样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但对于导演来说,就像我在三年前曾经拜访过的、世界公认的存世的大师伯格曼所讲,艺术家必须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不然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我走出国门去,面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导演,我可以自豪地讲——”
“是五千年文明长河,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叙事母题!”
“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铸就了我们作品的精神骨骼!”
“是诗词歌赋的比兴传统,滋养了我们台词对白的文学质地!”
“是儒释道的哲学智慧,赋予我们人物塑造的复杂维度!”
“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启迪我们类型融合的创作勇气,长城、长江、黄河的雄浑气魄,锤炼我们大场面调度的掌控能力。”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常常跟宁皓、薛老师、姜老师、老康,还有泛亚电影学院的毕业学员陆洋、郭帆讲——”
“中国导演天然就有先天优势,因为我们只要俯身触摸脚下这片热土,就能在每粒沙中看见史诗,从每滴露里照见乾坤!”
台下掌声雷动,除了问界系的导演外,受邀的奥运创意小组成员,顾筠、张一谋、田状状以及北电导演系的师生们都听得心潮澎湃。
问界视频的直播弹幕又进入了癫狂状态,路宽此前在北电、南加大多次发表过演讲,不过都是干货居多,普通观众是听不懂也不感兴趣的。
但这一次不同。
一位内地首富、公认的天才导演,仅仅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运气好,但他所描述的事实和逻辑又是如此恰当。
当我们去看他的电影,看这些引领和开创内地电影行业先河,同时带着整个问界控股一路前行的电影作品,确实都是都有中国传统思想的集中体现:
《爆裂鼓手》是儒家文化下的严师出高徒;
《小偷家族》是底层互助的“仁爱精神”和“义利之辨”的道德困境;
《异域》是在在宇宙尺度下,重新激活“敬天命且尽人事”的东方智慧,以及《山海经》中的传统瑰宝;
《返老还童》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以及道家“循环往复”的宇宙观,“落叶归根”的归宿感;
《塘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和家族伦理的表达,折射出儒家的“仁爱”和“孝悌”;
《历史的天空》是两位国际友人和同胞张纯如的“仁者爱人”,是金陵市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儒家道德,是女作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担当。
除了这些精神内核之外,在电影拍摄技法和构图上通过传统国画的启发,在他的电影中展示的散点透视与动态叙事、留白艺术的意象化空间表达。
凡此种种,都印证了他以上的谦辞——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作为一个导演,生在了中国,生在了这个时代。
那么屏幕上的弹幕就要问了:
除了已经在狱中踩缝纫机的太郎外,其余的六代导演你们又在做什么?
五代的老谋子、陈开歌好歹也是为中国电影真正做过贡献的。
六代们除了这两年拿了两个三大的大奖外,对于宣扬民族文化、做大内地电影大盘、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而言,你们究竟做过什么?
还有李劼、朱大珂、《楠方》之流,你们又一直在诋毁什么?
谈艺术,路宽的艺术类奖项比你们多,于电影一途的造诣比你们高;
谈商业,完全没有可比性,不谈也罢。
已经有好事者把刚刚这一段录屏,拟了个《路宽导演,致尸位素餐者和朱楠方的一封信》。
尸位素餐就是某些因为票房不好喷观众、大肆贬低商业片、喜欢通过社会黑暗面摇尾卖乖的导演群体。
朱大珂和《楠方》则是近两年来对路宽的电影,打着艺术分析和客观社评的旗号,发表抨击观点最多的评论界人士。
台上路宽的演讲进入了尾声,在一番推心置腹后,转而更接了些地气:
“战友们,问界控股作为电影公司,吃着时代、民族和行业发展的红利向前迈进,往大了看,这是我们在文化产业的治国和平天下。”
“但着眼于我们每一位个体,公司也会积极地给予大家修身、齐家的机遇和物质基础。”
“问界控股令我很自豪的一点,就是我们成立八年来,从未有劳动纠纷、从未克扣工资福利,即便是出走的员工,也很少恶语相向。”
艺术家化身资本家,开始向其他所有观看直播的行业人才现场招聘:
“我们建立了行业领先的薪酬体系,确保每一位奋斗者的付出都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我们设立了完善的晋升通道,让每个岗位的同事都能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
“我们提供了覆盖全员的五险一金,还额外补充了商业医疗保险和年金计划。”
“我们坚持每年调薪机制,确保员工收入与公司业绩同步增长,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世界经济局势的动荡之际。”
全场欢呼声四起,这些在其他公司员工耳朵里听到饱的大饼,在问界却是白纸黑字落在实处的福利。
在屏幕前羡慕嫉妒恨的“别人家”的员工眼里,问界庆典已经成了活广告,更何况还有接下来的现场抽奖。
“各位都是高材生,如果用英语的时态来讲,以上都是过去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下面我要讲一讲将来完成时。”
“所谓将来完成时,就是未来某时间前预计完成的动作,我宣布——”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同时还有电视和屏幕前的观众和国内其他娱乐、电影公司。
华艺、澄天、上影、鹰皇、小马奔腾、荣兴达、万哒、光纤、保丽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