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海花国历史(七) (第3/3页)
大德国的人或者后代,无论在南詹国有无家室,想留下的可以留下,皇家留用为低级官员使用,如果以后对海花国皇家有了贡献再接着提拔。
那些年轻还没有成家的,就都留下,除非你不是大德国人的后代,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一口唾沫一个钉,并不接受任何反驳。
经过筛选,有家室的和纯外族的放归,两艘船,也放还回去一艘给他们,留下一艘做纪念。
这回,又有三百一十多人留下了,工匠们给他们盖房子,找了女人成家,无论是大德国后代女人,还是原住民的女人都可以。不久,他们生儿育女,也都融入到了舜天大帝的麾下。
后来回去的那条船的人,对启辰大帝汇报了海战的经过。
船上老弱有家眷的,和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回来了,还被没收了所有的兵刃财物。
年轻的,属于大德国后代,只要是年轻的就都被留下了,充实了他海花国的兵源,他们的到来很快就融入了海花国的军队体系,海花国的兵力和嫡系的子民基数又增长了。
消息传回来南詹国,皇家召集群臣紧急讨论此事,对外战争失败还损兵折将了。
有些看不起启辰帝的大臣,暗中讥讽他:去海花国摆威风,这不是闲着没事送人头吗。
五皇子也盘算了;他们被打败了事小,还有那艘大船,也被留下当成纪念品留下了,自己的几个准老婆给人家生儿育女了,现在也回不来了,对启辰大帝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启辰大帝越想越窝囊,一下子病倒了,一个月以后才恢复了上朝。
他们君臣对海花国没有办法,打不过那些乱臣贼子,两方面还隔得远,只能是忍气吞声了。
……………………
舜天大帝到了七十三岁,感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让群臣充当见证,传位给儿子不偏不倚是早就说好的,要两个儿子当着众人的面抓阄,谁当皇帝就各安天命,不许打狡赖的。
有群臣当面监督抓阄,谁也不能投机取巧,抓到了打对钩的纸团以后,看皇帝的心情,不知道哪天一高兴就禅位了,就是大家承认的皇帝了。
至于没有抓到对钩的,就乖乖当好你的逍遥王爷就可以了。
可他来此建国以后,也有了五皇子的妃子当小老婆,后来被他封为了偏妃,她们也有了几个儿子,最大的也三十岁了。看两个皇兄要抓阄皇位了,他们也鼓噪着想一起抓阄。
这个可不行,两个太子抓阄当皇帝,都是三十年前说好了的,现在也不能推翻说法。
后来,当父亲的老皇帝劝他:“这事都是一开始定下的,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是不能随便就推翻的。其实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们想当皇帝的想法也不荒唐。”
“你们可以效仿你们的母国,也就是大德国此前的五皇子,带领一批人去外岛立国。”
带着人乘船出海建立国家,是他们打小就耳熟能详的自家故事。
那都是父辈的荣耀,他们也是向往的,也想出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海花岛周边无主的岛屿,或者小势力占领的岛屿太多了,打下来就可以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