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惊人的创收 (第2/3页)
调八十万石粮食,分两个月运往徐州沛郡。在此期间,必须加强与匈奴人的沟通合作,让匈奴人放心南下,再敦促天和教早日起义,让武朝首尾难顾。”
“总而言之,陛下必须早日拿下徐州,否则后患无穷!”
最无缺向来最重视梁萧和徐州,连他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拓跋穹也唯有答应,立即回御书房拟写密信和公文,派人加急送达拓跋倩影手中。
徐州食盐面世,百姓争相抢购。
官营的盐铺外面,每日排队购买食盐的人们络绎不绝。
每家每户都不惜拿出家中存款,买入这些精盐,囤积在家中。
甚至有商客盘算着将食盐带往江南各地出售,赚取差价,即使徐州日报一再提醒,转售江南无利可图,他们也想碰碰运气。
万一有些偏僻的村镇还是每斤五十文起步的食盐大行其道呢?
三天后,梁萧正在天策府,与麾下众人听钟离修汇报。
“结合各地送来的喜报,算上琅琊郡,徐州全境目前约有八十万户百姓,平均每户都囤积了至少十斤官盐!目前官盐已经售出超过八万石,收入超过两万万钱,折合白银约为二十万两!”
“百姓似乎都在担心,如此廉价的精盐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各地毫无意外地出现了恐慌性抢购和囤积。毕竟众所周知,平时这种品质的精盐每斤售价超过八十文,战乱年代甚至超过五百文!”
钟离修说得起劲,众人也听得兴奋。
梁萧在徐州推行仁政,支出了不少钱财。
官盐的出现,等于从门阀盐商嘴里抢食,合理地回收了这部分支出,未来还会有巨量的盈余。
当然,绝大部分的徐州百姓短期内是肯定不需要食盐了,但徐州食盐可以售往外地,持续创收!
此事更是得到了武帝的鼎力支持,名正言顺!
可以说,廉价书籍和白糖让徐州渡过难关,海盐则让徐州稳步崛起!
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适当减轻徐州百姓的税赋,可以有力地保障徐州地区的安定,甚至万众一心,抵抗一切外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