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79章 试贼手段,刘封暗袭江津口

第79章 试贼手段,刘封暗袭江津口

    第79章 试贼手段,刘封暗袭江津口 (第3/3页)

更注重的是兵书蕴含的兵法思维的拓展应用。

    就如韩信明修栈道和背水一战以及项羽的破壶沉舟,虽然都不曾记载于兵书,但又是兵法思维的拓展运用。

    又如今夜。

    倘若是刘封的对手在平地扎营,刘封压根就不会玩分兵。

    平坦之处,本就进退容易。

    若是合兵一处,进则敌营可破,退则敌不敢追。

    分兵看似巧妙,实则里胡哨。

    面面俱到,面面不精。

    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徒劳无功。

    刘封摆出教科书式的防守,目的也是在试探吴将的手段,顺带抓几个吴兵俘虏来拷问军情。

    很快。

    刘封又将心中的疑虑抛去。

    孙权以全琮为将,跟诸葛亮用马谡并无多大区别。

    不外乎想让全琮立个大功,树立军中威望,今后好对全琮提拔升迁。

    这是培养嫡系的常见手段。

    只不过。

    孙权拿刘封来给全琮当磨刀石,让刘封心中颇有些不舒坦。

    都什么玩意儿,也配拿我来当磨刀石?

    得小心刀还没磨锋利,就已经断了。

    沉吟片刻。

    刘封下达了新的军令:“牙门将李平听令,分你兵马三千,明日一早借大雾遮掩,走小路偷袭江津口,孙权在江津口有大量粮船,必会遣将来救。”

    “你在江津口佯攻后,立即撤出,再于大道设伏,倘若伏击不顺可原路撤回,我会派兵跟进接应。”

    自糜芳献城时,江陵就一直缺粮。

    虽然孙权在得了江陵后又向诸县征收了税粮,但依旧不能维持江陵城内大军以及秭归陆逊军的度用。

    孙权也不得不走陆口运粮入江津口。

    江陵城虽然依陵傍水,但距离江津口尚有数里,大船不能直接驶入江陵城,只能通过小船或驴车转运。

    强攻江陵城,以刘封目前的军力是远远不够的。

    可要强攻江津口,以刘封的军力却是绰绰有余。

    只要孙权不想看着江津口被控制,就必然会遣将来救。

    躲在江陵城内的吴兵,刘封奈何不了。

    出了江陵城的吴兵,胜败就各凭本事了。

    在最初来江陵城前亦或者在全琮劫营前,刘封其实都没有偷袭江津口的想法的。

    刘封本就只有八千兵,分了三千兵去偷袭江津口,正面兵力就不足用了。

    幸运的是。

    孙权竟以全琮统兵。

    但凡孙权将主将换成韩当,刘封都不敢分兵去偷袭江津口。

    吕蒙的病危,暴露了孙权嫡系将校青黄不接的隐患。

    翌日一早。

    牙门将李平就趁着大雾未散,带着三千兵马走小路前往江津口。

    水乡冬季的大雾天,也让李平的这次偷袭具备了天时优势。

    即便江陵城到江津口只有数里路,往返的斥候也难以探得大雾中潜行的兵马。

    刘封则是趁着大雾未散,将营寨移到了左三里的山林,貌似“怕了”全琮,故而要“结硬寨、打呆仗”。

    演戏要演全。

    昨日被全琮“识破”示弱之计,今日“怕了”全琮移营入山林,这才是一个“有点能力但不多”的正常表现。

    既不能让全琮觉得刘封太弱,也不能让全琮觉得刘封太强。

    兵者诡道也。

    听起来似乎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简单的五个字:去骗,去偷袭。

    昨日其实写了一万字,今上午都在修文,删了两千,重写了两千,不是我不想多更,奈何实力不允许我大声说话。

    上架后的更新,定时在中午十二点,保底两章,有多的就三章。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