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刘备临渭水,轲比能的噩梦(求票) (第2/3页)
包,轻咳两声,道:“没事,刚才与父皇相戏,不小心摔了一跤。”
诸葛亮一脸笑意。
你堂堂武将,摔了一跤?
刘封抬头望天:父皇玩不起,打不着竟然还下令让我站着不动。
“丞相,孤有个提议。”
“燕王殿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妥。”
“丞相,孤都没说什么提议。”
“燕王殿下,我觉得这个提议不说也无伤大雅。”
“.”
看诸葛亮这精明样儿,刘封只能放弃让诸葛亮也“共苦”的想法,敛容问道:“丞相这是专程等着孤?”
诸葛亮点头,邀刘封同行。
“燕王这次来长安,可有退鲜卑之策?”叙旧片刻,诸葛亮直言询问。
刘封不假思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鲜卑既然敢南下来犯,那就狠狠的打一顿,打到鲜卑惧怕。重现昔年一汉当五胡的大汉天威。”
刘封对胡人蛮夷的策略一向如此。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若愿意归顺大汉当义从,刘封会给胡人蛮夷好的待遇,让其改汉姓、学汉文化、守汉家礼仪,今后就是汉人,不再是胡人蛮夷。
若不愿意归顺,那就只有一个字:杀。
诸葛亮暗道果然如此,又道:“打鲜卑可以,但轲比能不能杀。否则曹丕就能强迁鲜卑各族入境,以曹丕对胡人的治理之策,久必为患。”
曹魏对胡人的治理之策,基本上都是以“强制迁徙和压迫控制”,目的是为了填补中原人口空缺,故而强制将匈奴、羯、鲜卑等部族迁入内境。
不仅如此,还将胡人强制编入入“营户”“部曲”,沦为军事附庸或佃农,同时受汉人豪强剥削。
这种“以汉驭胡”的等级制度会滋生大量的仇恨,一旦曹魏政权衰弱就会引起祸患。
当政权压迫太甚,连汉人自己都要反抗,更别说胡人了。
诸葛亮的理念则不一样。
对待胡人蛮夷,诸葛亮大致用的是“因俗而治”的策略,一面推广农耕兴修水利,一面保留胡人蛮夷的宗教和习俗。
虽然同样会因为政权衰弱而引起祸患,但相对而言胡汉之间的仇恨会变少,学会了农耕的胡人蛮夷也会因自身资源的增加而减少劫掠的习性。
按诸葛亮的想法。
就是要让轲比能心服口服,逐步将其汉化。
对于这两种不同治胡方式的优劣,刘封也是有了解的。
刘封在对待胡人蛮夷的治理上,也偏向于诸葛亮的方式,恩威并用再将对方汉化。
就如迁徙入新城郡的胡人蛮夷,大抵如此。
在数年的治理下,新城郡也没什么胡人蛮夷了,最多会自称“大汉某某族”,先有大汉再有族群。
刘封毕竟是有后世思维的。
极端的民族对立也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边境和睦,互通有无,才是对大众最有利的。
故而。
诸葛亮所提“不杀轲比能”的提议,刘封在仔细思考后也给予了回复:“倘若轲比能识趣,孤自然会饶他一命;若轲比能不懂事,孤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恩是恩。
威是威。
对于这个回复,诸葛亮也没再多劝。
来此提醒刘封,也只是想知道刘封对这次鲜卑南下的具体分寸。
若是天下一统了,诸葛亮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不服就杀,诸葛亮学的也不是正统的儒学。
现在这般考虑,也只是为了规避杀了轲比能后可能出现的更大祸事。
数日后。
虞翻、邓艾和石苞也押运诸葛连弩和十万支弩矢抵达了长安。
看着一柄柄做工精良的诸葛连弩,刘备的底气也变得十足。
“如今北地郡的士民基本都迁回了长安,可先让魏太守撤回长安,父皇可亲临渭水,诱鲜卑兵深入渭水以南,再伏兵攻之。”刘封拿出了详细的对敌方案。
原本刘封的方案是不包括刘备的。
考虑到刘备的想法,刘封又在方案中加入了刘备。
若不考虑刘备的感受,即便赢了鲜卑刘备也高兴不起来。
有刘备在雍凉各郡征用来的强弓硬弩和刘封带来的诸葛连弩在,刘封也就大胆的将刘备也纳入了对敌方案中。
对此。
刘备也是很满意。
虽然刘封来了长安,但明面上也是以刘备为主将的,刘封现在的身份更像是刘备的参军和亲将,负责给刘备出谋划策以及护卫刘备左右。
随着魏延自北地郡撤退,鲜卑兵也一路推进到了渭水北岸。
“刘备也不过如此。”
轲比能一路南下,除了在北地郡被魏延阻挡后,基本没受到多少损失。
在魏延撤回长安后,更是志得意满,压根不将刘备当回事。
跟着轲比能一同南下的吴应倒是没轲比能这般猖狂,提醒道:“刘备征战累年,颇懂用兵。
我等沿途而来,几乎没见到刘备兵马以外的人,应是刘备提前派人迁民回长安。
刘备此刻撤兵回长安,并非惧怕,而是迁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王不可大意。”
轲比能嗤笑:“怕就是怕,找什么理由?若刘备不怕,又岂会迁民回长安?
我看你们是被刘备打怕了,所以吹嘘刘备之强来掩饰对刘备的惊惧,你们汉人就是一点都不坦荡。
待我一举攻克长安,你们的皇帝可不要食言啊。”
吴应暗骂:刘备要是不强,还轮得到你们来打长安?既然你想打,那就去打,反正死的也不是大魏的兵。
“大王英勇,或许是我见识浅薄了。”吴应一边吹捧,一边贬低自我来降低存在感。
轲比能更是得意!
大笑间。
人报渭水对岸,有天子大牙旗出现。
“定是刘备来了!”
轲比能更是欢喜,当即招呼大军直奔渭水,吴应也随之跟上。
到了渭水,果见刘备的天子大牙旗在渭水对岸随风而动。
又有一群军卒力士隔岸齐呼:“轲比能,可有胆子过河与天子一战?”
吴应虽然有心让轲比能与刘备厮杀消耗,但也不想轲比能败得太快,又谏道:“大王莫要中计,需当心刘备用半渡而击的诡计。”
轲比能看着对岸列阵的汉军,冷笑道:“我有数万精锐,就算是计,又有何妨?步度根,你带兵过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