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30章 轲比能死,刘封曹彰初交锋(求票)

第230章 轲比能死,刘封曹彰初交锋(求票)

    第230章 轲比能死,刘封曹彰初交锋(求票) (第2/3页)

  你身为鲜卑人的豪迈之士,想必也有跟孤一样的想法,希望鲜卑人都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可要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是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而非靠劫掠他人,大汉与鲜卑其实可以互通有无,和睦共处。

    ”

    刘封循循善诱,给郁筑鞬描绘了一个和睦相处的美好未来。

    在刘封描绘的美好未来中,鲜卑人既能载歌载舞又能耕种放牧,在保留原有风俗不变的前提下接受汉文化的改良,由汉人口中的凶恶豺狼变成草原上的朋友,最终都会成为大汉的子民等等。

    刘封讲得生动有趣,也听得郁筑鞬很是惊讶向往。

    再加上酒水的刺激下,郁筑鞬颓废的心也逐渐活络。

    论心计。

    郁筑鞬在鲜卑人中算不错了。

    可要跟刘封比,那就是一个地一个天了。

    虽说诸葛亮劝谏刘封可以败轲比能不能杀轲比能,但三捉三放轲比能后,刘封发现轲比能并不是个会甘心臣服的。

    恰巧此时。

    刘封又发现轲比能的女婿郁筑鞬,是个不错的人才。

    遂有了让郁筑鞬将轲比能取而代之的想法。

    大汉在鲜卑的代理人是需要符合大汉的利益的,而轲比能并不符合大汉的利益。

    刘备则是看懂了刘封的心思,从入轲比能大帐开始就一直扮演“老好人”形象,与刘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其实是在故意给轲比能一个降而复叛的借口,譬如“不是我轲比能负了大汉陛下,而是大汉陛下年迈,燕王又对我多有不满,我只是在自保”等等。

    人一旦有了借口,就敢铤而走险。

    刘封频频劝酒,郁筑鞬喝得烂醉如泥。

    在刘封刻意的引导下,郁筑鞬就连轲比能在漠南有几个女人几个儿子都给抖了出来。

    令人将郁筑鞬好生看护,刘封这才与刘备聚头商议。

    “郁筑鞬虽然胆魄才能不如轲比能和步度根,但胜在容易掌控。只要让轲比能和步度根合理的死去,再助郁筑鞬掌权,父皇就可利用鲜卑人在并州挂上大汉的旗子。”刘封徐徐道出计划。

    刘备的语气则有担忧:“鲜卑人与汉人习性不同,养虎易为患,可不能小觑了。”

    刘封不以为意:“自古以来,边患的根本原因在于朝廷腐败且举止失措;养虎虽然易为患,但只要饲虎的人足够强大且恩威得当,就不怕虎患。”

    若只是杀,鲜卑人是杀不尽的。

    草原上的族群太多。

    就譬如匈奴被杀尽了,鲜卑人就取代匈奴成了新的边患。

    鲜卑人被杀尽了,就会有其他的草原族群将鲜卑人取而代之,又成为新的边患。

    以大汉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还无法做到将整个北方大草原都纳入版图管控,依靠杀戮来消除边患是不现实的。

    历朝历代,也多为设置类似于“护某某校尉”的方式来管控,即便是号称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是用恩威来令胡人蛮夷臣服。

    刘封同样如此。

    至于养虎为患?

    刘封更信顾炎武那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若不能谋之,那么政权更迭被取而代之是天命如此,就别想着哭委屈。

    比如某个直接导致了五胡乱的政权,被人唾骂千年也是自作自受。

    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流传后,基本就不会有万世一朝的可能,没那本事就别尸位素餐。

    倘若保不了国,其君臣肉食者应该多想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归咎于百姓。

    对于百姓而言,保的只是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而非一个腐朽的政权。

    刘备其实是不喜欢鲜卑人的。

    在幽州出生的刘备,自小就受到了边患的影响,想法自然跟刘封略有不同。

    不过。

    刘备没有干涉刘封的决定。

    刘备都六十好几了。

    曹操在这个年龄也踏入了棺材。

    未来始终得交给刘封刘禅这一辈人的。

    刘备方才只是担忧刘封扶持郁筑鞬是在养虎为患,可听了刘封对边患的根因分析后,刘备又放下了担忧。

    有刘封在,鲜卑就在掌控之中。

    至于刘封之后鲜卑能否也在掌控之中,刘备也管不了太远。

    与刘封仔细商议后,信使就带着密信前往渭南。

    不论是轲比能还是步度根,都只是刘封棋盘上的两颗弃子。

    不过二人并不知晓刘封的真正意图,还在各自起着小心思。

    步度根虽然表面臣服了刘备,但内心又恐惧曹丕。

    于是乎。

    在前往为难曹彰大营时,步度根提前派人给曹彰送了密信,密信上声称“轲比能已降刘备,并杀了散骑常侍吴应。”

    看到步度根的密信,曹彰的反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多了几分嘲讽:“吴质一介寒门子,靠着趋炎附势当了个振威将军,连尚书令都瞧不起;如今又让一个草包儿子去给轲比能出谋划策,还真把自己当成王佐之才了。”

    左右。

    郭淮、游楚、杨秋、费曜、胡遵、州泰、戴凌、郝昭等文武肃穆而立。

    这些都是曹魏在雍凉的文武中坚。

    因丢了雍凉而聚集在曹彰麾下,只为一雪前耻。

    这些人中:有投在曹彰麾下的,也有只对曹魏皇帝忠心的。

    曹彰也没刻意去拉拢分化。

    对曹彰而言,拉拢分化那是曹丕才会玩的奸诈手段。

    身为曹操最能打的儿子,曹彰更喜欢用胜仗来令郭淮等文武臣服。

    只要能打胜仗,曹彰就能得到郭淮等人的尊敬。

    “步度根一向亲善大魏,征西将军可善言安抚步度根的使者,以安其心。

    至于轲比能。

    哼!

    此人趁着大魏与伪汉相争,在漠南肆意妄为的兼并大小部族,更是无端攻伐步度根、素立等人,妄图效仿昔日的檀石槐。

    如今又背叛大魏,暗投刘备,更妄图助刘备来加害我等,此贼断不可留!”

    游楚率先表态。

    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鲜卑大王,杀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众文武亦是纷纷附和。

    郭淮紧接着又道:“刘备自以为得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