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35章 败夏侯尚,刘封兵临函谷关(求票)

第235章 败夏侯尚,刘封兵临函谷关(求票)

    第235章 败夏侯尚,刘封兵临函谷关(求票) (第3/3页)



    夏侯尚没有如郑浑一般选择固守城池,而是选择了引兵出城。

    如今城内人心惶惶,若不出城打出威风,夏侯尚都得担心陕县城内会不会有人偷偷开门请降。

    陕县城外二十里,有一曹阳亭。

    地处崤山与黄河之间,南北宽仅五里,东侧为峭壁、西侧为湍急河道,为关中至洛阳的咽喉要道。

    昔日刘协东归时,就曾在曹阳战败。

    西侧高地。

    夏侯尚列阵于此,部署了弓弩手封锁古道,又亲引步兵扼守隘口,夏侯尚要利用曹阳的地形伏击刘封,以求能暂缓刘封东进的速度。

    “统兵之人倒也经验丰富,不救弘农,聚兵曹阳,这是想凭借地形险要阻止孤东入函谷关。”

    虽然不知道统兵的魏将是谁,但刘封并没因此而有退缩。

    如今刘备要亲征,作为中路主力的刘封承担了最大的攻击任务。

    刘封是不能退缩的。

    也没人能阻挡现在的刘封!

    哪怕夏侯尚也不行!

    “传孤军令,强攻曹阳!”

    随着函谷关以西的战事不断发酵,洛阳的曹丕也被接二连三的迟滞战报给整懵了。

    先是张郃战死。

    接着是潼关失守曹彰战死。

    紧接着又是弘农破郑浑死,且刘备亲征,目的是洛阳。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曹丕将手中的情报狠狠的投掷在地,更是指着来报信的夏侯儒喝道:“夏侯尚莫非惧战,故意令你来吓唬朕?”

    夏侯儒头皮发麻:“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刘备真的亲征了,目的就是冲着洛阳来的!

    那刘封一路破关斩将,只管攻城不管治理,臣离开陕县时,刘封已经向陕县进兵了。

    真不是从兄惧战,而是刘封推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倘若不是刘备亲征,刘封又怎敢如此狂妄?”

    尽管夏侯儒说得很有道理,然而曹丕始终不肯相信刘备要亲征洛阳。

    是朕让鲜卑人南下与曹彰攻打长安,怎反过来又变成刘备要亲征洛阳?

    这就是兵贵神速的效果了。

    曹丕得到的情报过于迟滞,以至于在判断上会接连失误。

    压根就不相信刘备会在这个时候来亲征洛阳。

    真以为洛阳是盘菜,谁都可以来吃一口?

    盛怒之后。

    曹丕强迫自己冷静,召来了曹真、司马懿等人商议。

    跟曹丕一样,曹真、司马懿等人最近也被接二连三的迟滞情报搞得头大如牛。

    刘封用兵太频繁了。

    三个州来回跑。

    看似穷兵黩武,实则三个州的兵力都在轮换着打,指挥战斗的主将又都是刘封。

    这让曹真、司马懿等人不由暗骂刘封是个疯子,有福不想,非得掀起兵祸。

    就不能消停下,等刘备死了然后你去跟刘禅争一争谁当皇帝吗?

    难道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

    你急急忙忙的把仗打完了,就不怕被卸磨杀驴?

    骂归骂,众人又不得不承认:以刘备父子以及刘封刘禅目前的情谊来看,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杀驴这类的结果不会出现,即便会出现也得是刘封刘禅的后代了。

    “陛下,刘备亲征之事虽然不可尽信但也不能不信,战略应对需以刘备亲征为前提而部署。”司马懿想了片刻,进言道。

    曹丕冷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备若要亲征,难道不作准备吗?他的粮草从何而来?仲达,你怎也相信这等无稽之谈?”

    司马懿暗暗叹了口气,道:“兵法有云:因粮于敌。刘封此番大改往日作战风格,不仅接连斩杀大魏良将,还不对所得城池安抚。用兵风格如先帝用兵,又岂会缺少粮草?”

    曹丕一愣。

    曹操用兵风格,就习惯于因粮于敌。

    攻下一城,就取城中粮草补给,如此一来就能持续不断的攻城掠池。

    刘封以往的用兵风格依旧属于传统的运粮作战,且打下一城后就进行安抚,以表现出跟曹魏的不同。

    而这次更侧重于以杀震慑,不服憋着。

    不得不说。

    这种作战风格,更容易推进。

    虽然会有损民心,但只要事后安抚好,就不怕民心会乱。

    更何况。

    以最快的速度击破函谷关以西的魏军,才是真正的为民而想。

    否则战事拖得太久,受苦的依旧是民众。

    虽说司马懿分析得有理,但曹丕内心依旧郁闷得慌。

    若不是众人皆在,曹丕都想喊出那句:是朕先攻的,凭什么刘备能反攻!

    无奈之下。

    曹丕只能让曹真、司马懿等人制定以刘备亲征为前提的战略应对,以应对不时之需。

    接下来几日。

    曹丕又得到了南阳太守赵云攻打鲁阳的军情,这个军情让曹丕心中的侥幸彻底消失。

    汉军连荆州的兵马都动了,其意图很明显不会只有函谷关以西!

    气归气。

    曹丕不得不放弃温香软玉,采纳司马懿的提议亲临函谷关督战。

    倒不是曹丕想去函谷关,而是司马懿认为眼下的被动局面都是情报迟滞引起的。

    如果曹丕继续呆在洛阳,以皇城的各种规矩会耽误情报的传递,在函谷关执行军事化流程能缩短情报的时间延误。

    古语有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刚抵达函谷关,曹丕又得到了一个能令人眼前一黑的情报。

    夏侯尚在曹阳战败,被刘封一路追到了渑池。

    渑池距离函谷关不到二百里!

    势如破竹的进攻,犹如昔日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的声威,纵是曹丕见过大世面也忍不住心头一颤。

    曹真进言道:“陛下,先下令让夏侯尚退回函谷关。夏侯尚与刘封交战多日,更清楚函谷关以西的局势现状。”

    虽然将渑池让给刘封会增加曹丕的不利局面,但相对于夏侯尚掌握的情报,渑池的重要性得往后挪。

    至于派兵增援渑池,曹真虽有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如今的汉军同样有大量的骑兵,围点打援对刘封而言并非难事。

    与其犯险被刘封歼灭有生力量,不如放弃渑池聚兵函谷关,凭借天险来应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