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唇枪舌剑(四) (第2/3页)
言语,只得把眼神瞟向翁同龢与李鸿章。
翁同龢仅仅是文官,未经兵事,如何晓得哪里有精兵,只得以眼色示意李鸿章。
李鸿章雅不愿在慈禧面前为光绪出头,再怎么说自己也是贴着后党的标签呢,老佛爷本来就不高兴了,自己还站在朝堂之上,公然力挺皇上,殊为不智。只是如今势成骑虎,自己想不出头都不行了,只得硬起头皮说道:“太后,如今臣麾下仍然有淮军三万,西北尚有左中堂遗留的楚军一脉,战力不俗,江南刘坤一麾下还有一部湘军可供驱策,再加上其他地方的练军,我想大清如今能战之军不在少数,即便如今我大清精兵不多,正好可以接着中日大战,锻造出一支精兵来。试想当年横扫天下的八旗子弟哪一个不是从沙场上经过大战磨练出来的?”
慈禧神情一震,眼中露出微微的寒芒,冷声道:“李中堂,如你所言,中日之战,我大清胜算几何?”
李鸿章额头微微冒汗,躬身道:“太后,依臣之见,我大清胜算有六成,和局有八成以上,只要西洋列强不强行插手,我大清败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前提是,我大清要同仇敌忾,君臣同心,这样日本弹丸小国,败北之日不远。”
慈禧太后眼神落寞,叹道:“如今大清国力疲弱,哀家实在不愿意看到朝廷再起刀兵,既然你们君臣一意孤行,要大战到底,那就有着你们吧?只不过,一旦战败,这残局可怎么收拾……”
李鸿章心头一冷,知道慈禧太后这是要准备秋后算账了,自己看来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才是。
李鸿章沉声道:“太后放心,老臣必不负太后及皇上重托!”
光绪帝脸色有些阴沉,说道:“李中堂,这援军调集之事你看该如何措置?”
李鸿章答道:“陛下,如今朝鲜聂士成部约有兵力一万六千余人,另外丁汝昌已由海路运送铭字营四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