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五十九章 全球首创 (第3/3页)
,维修人员正用高压气泵清理传感器缝隙里的沙尘,气泵喷出的气流卷起沙尘,在掩体里形成小小的龙卷风。
“传感器的密封胶条被沙尘磨破了,“高野递过一段断裂的胶条,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这种特种橡胶在高温下会变软,沙尘一刮就裂。“
吴浩蹲下身,看着炮管俯仰机构的缝隙里塞满了沙尘,忽然想起生物实验室的耐极端环境菌株。“让赵博士送些嗜盐菌合成的弹性蛋白过来,“他下令,“那种材料在-50℃到150℃都能保持弹性,应该能抵抗沙尘磨损。上回在70℃环境测试,这种蛋白涂层的磨损率比传统材料低60%。“
两天后,涂有弹性蛋白涂层的传感器被重新安装。当又一轮沙尘暴来临时,吴浩站在指挥中心,看着炮管在狂风中灵活俯仰,传感器的误差值始终控制在0.1度以内。周院士指着屏幕,眼中闪着光芒:“这才是真正的戈壁智慧——用沙漠里的生命解决沙漠里的难题。你们这是把沙尘暴当成了技术磨刀石。“
定型测试的最后一天,西北基地迎来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地表温度飙升至55℃,光伏板的转换效率下降了12%。吴浩站在智能能源中心,看着大屏幕上的能量调度曲线:储能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转,为电磁炮测试提供稳定电力。“天枢-III“的炮管在高温下微微发烫,炮身的热成像图显示局部温度达到68℃。林舟带着团队正在给炮管喷淋冷却液,水雾在空气中瞬间蒸发,在炮管周围形成一道短暂的彩虹。
“超导线圈的温度保持在85K,“李默报告,“我们把冷却系统的散热片涂成了白色,反射率提高了40%,比黑色散热片低了8℃。现在即使连续发射,炮管温度也能控制在380℃以下。“
下午三点,测试正式开始。目标是三十公里外的移动靶车,模拟敌方装甲集群。吴浩看着战术屏幕,靶车正在沙丘间做蛇形机动,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车身扬起的沙尘在监控画面上形成一道黄色尾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