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常山王入阵 (第1/3页)
平先大胜而归,大大煞了赵王军的锐气。本来众将士对义军颇有渺视之意,没想到阵前竟然输得如此彻底,一时间军中无不骚动。
孙会见状,先略有失色,回过神来后,立即大骂道:“许超愚昧!既然打不过,直接射杀了那人便是!怎么派人去单挑?”
孙髦一时谔谔,他心想:射杀哪有这么容易?此前既然得胜,又怎么可能不派人应战?不然军心怎么办?只是实在料不到,敌军中竟有如此高人罢了。
但事已至此,总要有人为此负责,孙髦只好肩负这个责任,安慰军心说:“贼军不过有一个勇将罢了,能打几个人?等会用弩箭射他,自然便为和贵报仇!贼军也是真技穷了,若是能战场得胜,何至于用这种办法!”
赵王军将士听了,这才有所振奋。
但这不妨碍义军的士气节节攀升,司马乂见人心思战,士气高涨,不禁大喜,问刘羡道:“府君,天色不早,此时是否该决战了?”
刘羡摆手道:“殿下,还是要按捺住性子。若是我军军少,还可以考虑速战速决,打他个出其不意。可如今大军列阵,绵延有数里之长,我们不可能尽数指挥。若是将全军压上,一旦有将领出错,就没有改正的空间了。”
“因此,大军指挥,要尽可能持重为上。尽可能引得对方犯错,而自己不犯错。”
司马乂只听了这些,大概明白刘羡的意思了,他笑道:“这么说来,府君是要挑动对方先战了,让对方先犯错了。”
“是这个道理。”
刘羡唤来一名令兵,让他传令给刘弘道:“你去告知宣城公,让他派一千名轻骑上去,试试对方的态度。”
“态度?”
“对面如果不应战,就远射袭扰;如果对方同样派少量骑兵应战,就纠缠片刻;若是作战坚决,就撤回来。我会酌情应对。”
刘弘身为边军名将,顿时明白刘羡的意思,他立刻下令,挑出一千二百轻骑,由女婿夏侯陟领兵向前。
这一千二百轻骑,多是自边境中招募的胡人。这里面有乌桓人、鲜卑人,甚至有高句丽人,他们从小就与弓马作伴,骑射娴熟,又经过了刘弘多年的训练,即使在快速的奔行中,其队列也严谨不乱,保持了一个整体。
他们如同一条游鱼,从右路军阵中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弧顶便是孙会本阵前八十步,在一个停留转向的瞬间,在夏侯陟的指挥下,他们齐声高呼一声,上千支箭就朝敌军士卒飞射过去。
孙会本来做好了应战的准备,不料只有一阵箭雨后,他们又脱离了箭程。宁朔轻骑在两阵之间勒马降速,众人再从马鞍旁的箭囊中抽箭搭弓,等准备好后,他们才再度踏入箭程内,与赵王军进行射击。
第一次的射击,赵王军没有准备,硬是被顶着射杀了数十人,吃了个闷亏。这时他们终于明白过来,对方不是要近身肉搏,而是要以对射伤人,于是纷纷提起弓箭,予以回击。
但轻骑对步卒的优势就在这里,骑军速度太快,步卒瞄准不及,只要适当拉开阵型,对面即使射出箭雨,也足以令伤亡大减。可骑军射向那些结阵的步卒,人群密集,几乎不用认真瞄准,射击也是十有七中,双方进行对射,轻骑的优势近乎无限大。唯一有效的反制手段,无非是多穿铁甲,高举盾牌罢了。
几次对射后,这现状让赵王军中产生些许骚动。虽然宁朔军造成的伤亡并不多,但这种近乎单方面挨打的姿态,令军中士卒深感不满。对于这些手上败将,他们渴望反击。
刘羡密切地注视着对方阵型动向,他心想:
如果对方是个老手,派千余骑进行反制,自己再加兵,对方再加兵,那就打成添油战术了,变数会多许多,即使获胜了,伤亡也会比较惨重。但如果对方按捺不住怨气,直接倾巢而动,朝己方阵型猛攻的话,那就可以引诱对方,来直接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