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385章 前倨后恭

第385章 前倨后恭

    第385章 前倨后恭 (第3/3页)

上。

    几天后,陈光良、陈光聪兄弟出现在德国汉堡的造船厂。

    这一次,德国汉堡造船厂的赫登家族非常重视,派出掌门人威利·赫登,也就是造船厂的老板,亲自迎接。

    “赫登先生,不知道你们造船厂目前的实力如何,特别建造油轮方面!”

    赫登,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一望便知是位勇敢且性格豪迈的商界领袖。

    “陈先生,我们造船厂建造油轮的历史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记录23000吨,我们已经保持20年时间.战后,我们积极恢复造船业务,技术团队更加的成熟,所以现在别说23000吨,我们在建的有一艘32000吨的,甚至我们技术上已经突破40000吨.”

    陈光良听闻后,很感兴趣!

    他知道两件事,50年代石油对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要,故油轮在商船领域占比开始增加;其次,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导致世界船队需要绕路好望角,而好望角风高浪大,大吨位的船只更适合,所以油轮、货轮也越来越大。

    随即,陈光良兄弟在德国认真的考察起来,他们对技术上要求很认真。

    赫登越看越觉得陈光良要真心订船,直接寸步不离的陪同,安排最好的借贷。

    三天后。

    “赫登先生,一艘32000吨的油轮价格是多少?”

    “根据我们的预算,打造这样一艘船需要耗资700万美元。”

    “那一艘23000吨的油船呢?”

    “嗯,可以给你550万美金!”

    陈光良听后松了一口气,随即起身,向赫登伸出了手:“非常感谢您,赫登先生。明天我会再次拜访,届时我们将就所有细节进行深入讨论。”

    这个价格他出得起!

    回到酒店后,陈光良和陈光聪进行了闭门会议。

    “大哥,你真要造32000吨的,这可是目前世界能造的最大油船,虽然不是第一艘(有在建的,明年下水),但目前世界最大的油船也才23000吨。另外,我们对于经营油船尚且没有多大的经验,要不要先从二手船着手?”

    陈光良此时也陷入思考,他在酝酿一个‘滔天的计划’,但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不过一旦成功,他将真正跻身‘世界船王’的行列,大大提高知名度。

    事实上,他的财富来说,区区700万美金不算什么。

    “我准备打造一艘23000吨,一艘32000吨的新油船,二手油船如果有机会买下,当然也是可以。陈氏,要大举进入航运业,从香港跳出来,跻身世界级的商人!”

    几日后,全欧洲的媒体都报道了——亚洲船王陈光良,在德国打造两艘大型油轮,总吨位高达5.5万吨。

    消息传出,在德国和英国掀起一股舆论狂潮,特别是在英国,媒体们纷纷开始酸了。

    毕竟陈光良作为香港的商人,打造油轮没有选择在英国,而是在联邦德国,这无疑是在打英国造船业的脸。

    “什么?一艘32000吨,一艘23000吨油轮,他一个华夏船东?”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威尔总裁,不可置信的说道。

    乔治点点头,说道:“已经签署了合同!威尔总裁,这个陈光良可不仅仅只是一位远东的船队,他更是华夏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巨富,财富已经积累二十多年。”

    威尔后悔的说道:“你怎么不早说”

    我早说了,只是你不相信而已,乔治心里腹谤道。

    事已至此,威尔后悔也是无用。

    乔治突然想起什么,说道:“我想起来了,陈光良他还考察了货轮,但此次并没有在德国订购!”

    威尔马上说道:“赶紧,邀请他来我们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再次考察,我亲自接待!”

    陈光良在德国订购两艘大油轮(这个时代属于最大油轮),在英国引起巨大的反响。

    结果等他回到英国,便被记者们要求采访,他倒是没有拒绝。

    有记者询问道:“陈先生,听说你在英国考察一周,是不是觉得英国造船业很厉害?”

    陈光良直接说道:“眼下还算厉害,但联邦德国走在更前面,而我觉得五年后,造船业还得看亚洲的日本。”

    轰,现场被点爆。

    有记者不爽的说道:“日本,他们能造出先进的船只,陈先生一定是在说笑话吧?”

    陈光良耸耸肩,没有争论。

    点爆舆论后,英国人纷纷指责陈光良大言不惭,且没有眼光。

    “这个华人实在太讨厌,他居然说英国现在的造船业不如联邦德国,还是英国将来的造船业不如亚洲的日本。我的天,我真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眼光,钱是怎么赚到的!”

    “就是,这个香港人的眼光实在太粗浅,不愧是小地方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