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388章 油船运输

第388章 油船运输

    第388章 油船运输 (第2/3页)

的船队价格更低,毕竟这是环球航运的杀手锏。

    牛登对价格是很满意,随即他又说道:“你们华人的船队,在经验上不够丰富,所以我不能完全相信你们。但是,我愿意给你们一次机会,only one,如果你们能完成任务,我们可以继续合作!”

    “OK”

    这一点,陈光良很清楚。

    对于陈光良来说,这第一次与埃索合作,成功与否,不仅关系船队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也关系华夏船队能否立足国际航运界。

    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

    他亲自出马,指挥油轮的运作。

    陈光良是宁波人,遗传了不少宁波人做生意的精明和计算能力,而多年的银行生意更是令他善于统筹安排。他精确无误地计算出小型油轮的运送日期,并亲自出马,组织船只、调度人员、监督船只的进度。

    1.2万吨的油轮,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中等水平的大船,毕竟最大也就2.3万吨的油船;很多国家,还使用者几千吨的油轮,甚至是几百吨的油轮(这种船不适合很多航线)。

    为了此次的推销,环球航运也事先准备了很多的工资,例如检修整个船只,调集环球航运最优秀的海员,甚至还派遣了外籍顾问随行。

    从中东运输石油,去欧洲最近,只要穿过苏伊士运河,两则之间的距离那是非常的近;但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那么船只则需要绕过好望角,距离远了一倍不止。

    不仅仅如此,好望角是风高浪急,不是什么船、什么时间,都可以畅行的。

    正应为如此,前世在1956年苏伊士关闭期间,世界航运的运费翻了几倍。

    道理很简单,虽然美洲、欧洲航线只是增加了一倍多,但世界上的船只就那么多,增加一倍多的运输量,就会造成船只短缺。

    所以,所有船队都会趁机提高价格,运费翻几倍就不能理解了。

    当初1956年苏伊士运河未关闭前,运输至欧洲石油的价格是6~10美元,但之后则猛增至40~60美金每吨。让很多拥有船只的老板,一年时间赚了过去几年的钱。

    不仅仅是美洲、欧洲的运费价格,整个世界的运费都会暴涨,因为船是流动的。

    ‘长江号’是环球行业的第一艘油船,当初陈光良说要用2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船队,实际上去年就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而环球航运的‘油船’,先是以‘长’开头命名,例如长江号、长隆号、长运号当然,船体上基本是以英文,中文更多的是船员们和内部的命令。

    毕竟在世界上做生意,此时中文还是行不通的。

    “过苏伊士运河了,打起精神来!”

    随着‘老资格’船长滕士标的一声提醒,所有的华籍海员纷纷激动起来。

    有高级海员感叹道:“当年,就是这个苏伊士运河,我们华人的招商局船队,被英法管理者刁难,说华籍船长不能驾驶船只通过,只能欧美籍的船长才能通过。”

    有人不懂当年的往事,说道:“那最后呢?”

    “最后也没有通过,但我们却一直在抗争,终于在抗战后,我们华人的船长,可以畅行苏伊士运河。说到底,还是国家打出了威名!”

    二战中,华夏军队绝对算利害,法国都投降了,而华夏一直拖着日本。

    “那是华夏军队的功劳啊!”

    “当然!不过我们华夏海员也争取了很多,例如当年香港的港口,也不允许华人船长进港(仅限远洋船或多少吨位),我们就抗争胜利了还有抗战后,第一个全华人海员驾驶船只,航行至欧洲、美洲,都是我们环球航运创造的记录。”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另外一边,滕士标也正在全神贯注,虽然此次船上有个外籍顾问,是环球海运学校的顾问,但实际上他知道,老板只是上了双保险,还是希望由他们华人全部完成。

    有生之年,他说不定还能驾驶2万吨,甚至3万吨的油船呢!

    “轮到我们通过了,请各单位注意,保持注意力!”

    “收到”

    这个年代的苏伊士运河,倒是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