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万王之王!平推欧洲(第一卷完) (第2/3页)
战争机器渴望重新开动,于是征服东帝国便形成了一种共识。
一个月后,一场以‘统一帝国’为名的大规模战争发动。
整个战争只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邓肯起兵十五万,不列颠军团兵分两路推进,塞维鲁率领不列颠军团进逼巴尔干半岛,一路打到了雅典城。而邓肯亲自率领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这座号称永不陷落的坚城,仅仅是支撑了一个月时间,便被配重投石机砸开了。
君士坦丁堡的高墙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邓肯也是布置了上百架配重投石车,连续轰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欧洲第一的坚固城池。
公元454年7月,君士坦丁堡沦陷,东帝国首都被占领。
公元454年8月,邓肯率领十万大军远征小亚细亚半岛,一路攻陷安卡拉、锡诺普、凯撒里亚、塔尔苏斯等地。大军所到之处,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几乎是望风而降。
公元454年10月,帝国军队占领耶路撒冷。
公元454年12月,埃及亚历山大总督投降,东罗马帝国彻底覆灭,帝国庞大的疆域再度成为一个整体。
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东罗马帝国被覆灭,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帝国也在邓肯的手中诞生。
他也没有想到东罗马帝国这么不堪一击,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稍微难打一点,在攻陷了东帝国的首都后,其他的地方几乎都是一触即溃。
事实上,早在邓肯发动统一帝国的战争前,东罗马帝国就已经被匈人给肆虐的差不多了,就连巴尔干半岛都被洗劫,上帝之鞭阿提拉的跑马场就距离君士坦丁堡十几里地。
邓肯重塑的第二帝国开始全面接管罗马时代的疆域边界。
不过也因为疆域太过于庞大,管理上的弊端开始显露,他不得不在君士坦丁堡设立陪都,重新组建一套行政班底。
这其实是学习的东方大国。
因为南京在历史上就是陪都,也有一套行政班底,就是权力没有那么大。
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帝国皇帝只能有一个。
但是行政班底可以有两套,他是吸取了过去教训,绝对不会再搞两个皇帝出来了。历史上,南京的六部更多是地方性机构,职能和实权相对有限,主要负责南方地方事务、藩国朝贡、祭祀活动等等。
君士坦丁堡作为陪都,核心就是小亚细亚半岛周边,巴尔干地区,也就是希腊,直接纳入罗马的管辖内。
可疆域太庞大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受限于当前的时代,帝国的行政管理是有上限的,而且邓肯将来还打算征服大日耳曼尼亚,到时候就更加管不过来了。
于是,邓肯在数个月后,重新组建了高卢行政大区,设立行政机构,并将其改名为‘法兰西王国’,直接册封普拉茜蒂娅公主诞下的儿子为法兰西王国的国王。
此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邓肯是在分封诸王了。
不单单是他的子嗣被分封,那些立下战功的人都被分封,塞维鲁被分封为威尔士亲王,这是公爵之上的第一人,领地就是后来的威尔士王国。塞维鲁作为掌握一定超自然力量的德鲁伊,将来还得替他看好不列颠尼亚。克维托被晋升成为公爵,分封的领地在日耳曼尼亚,大概是后世荷兰地带。克里冈跟随邓肯出生入死,也被册封为侯爵,领地在萨尔玛提亚行省边界等等。
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邓肯在不列颠岛只分封了塞维鲁,至于那些追随他征战四方的将领们,全部都分封到了帝国的边疆区域。
如今,帝国的大致结构已经成型了。
帝国皇帝的直属区域是意大利半岛,希腊地区,小亚细亚半岛等,埃及的亚历山大,北非的迦太基等地,是皇帝直属的海外行省。
不列颠行省独立于这一体系外,因为帝国皇帝未来还会兼任不列颠王国的国王。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大概是邓肯觉得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万一将来帝国不行了,以他在不列颠人当中的惊人威望,至少偏安一隅还是有机会的,要是这一手布局没成那也就算了。
有阿瓦隆信仰在,不列颠岛应该是帝国的基本盘。
高卢行省已经彻底转化为了法兰西王国,未来帝国的军团不断征服大日耳曼尼亚,还会建立德意志王国。
邓肯所做的这一切,等于是把重铸的第二帝国拆成了三份。
帝国的主体结构还在。
但是在这之外,形成了三个独立自主的附庸王国,分别是不列颠王国、法兰西王国和德意志王国。
公元456年6月下旬。
在留下了五个主力军团驻守幼发拉底河边界后,帝国的大军开始集结在西哥特王国的边界。
同年十月份,西哥特王国覆灭,伊比利亚半岛被征服。
公元458年3月。
已经登基数年的邓肯大帝发动了征服大日耳曼尼亚的战争,二十万大军一路推进,一直打到了后世丹麦地区,第二年德意志王国建立。
随后重铸的第二帝国由开疆拓土转化为本土防御,但哪怕是转型后,帝国的边疆地带依旧无法有效管理,高加索和亚美尼亚地区的边境纷争常年不休,萨尔玛提亚和里海地区也必须防备欧亚游牧民的侵扰等,新建立的德意志王国更是直面北欧的威胁,常年受到海盗的侵扰袭击等等。
和平并没有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