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176章 兄弟们开城门,迎北方的赵官家啊!

176章 兄弟们开城门,迎北方的赵官家啊!

    176章 兄弟们开城门,迎北方的赵官家啊! (第1/3页)

    赵朔当然用不着这些民壮帮他冲锋陷阵,不过这些民壮还是很有用的。

    其一,大部分人的家人,都死在了那场大火中,无牵无挂,是最佳的移民对象。

    而且,经此一劫,他们更深刻体会到了被异族爬到头上是什么后果。到了西方,镇压起异族来会毫不手软。

    其二,帮助转运粮饷。用府兵转运粮饷其实有些浪费,只是陕西距离河北太远了,还要绕路草原,用府兵比民夫转运粮草效率要高不少,能节约一部分粮食。

    有了这七万青壮,陕西境内的粮草转运就可以交给他们,节约出一部分府兵。

    其三,帮助劝降。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各地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别提古代了。这些人进行劝降,可比赵朔麾下的河北山东人劝降的效果要好的多。

    说到底,赵朔攻占陕西,是要当做根本之地进行经营的。非必要的情况下,不愿意多做杀戮。

    当然了,如果某城坚决抵抗,赵朔为了震慑其他城池,屠杀起来也不会手软。

    要不然,光京兆府赵朔麾下的八旗兵就损失三千多了。其他城池纷纷效仿,赵朔最终恐怕连陕西都拿不下来。

    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大规模出现。

    攻克京兆府城后,赵朔分兵四路,花了十日时间,攻占京兆府内其他城池,各城望风归降。

    很简单的道理,京兆府城实力不强,那是相对而言的。金国总共十二万正规军,主力集中于潼关防线。另外,要防备南方的宋国吧?要在国都汴梁留下大军以防不测吧?

    从潼关到洛阳、三门、孟津,直至邳州之雀镇,东西二千余里的黄河防线也要放一些正规军,防止赵朔留在山东河北的兵马突然渡河吧?

    如此布置,在京兆府能留下多少兵?

    能在京兆府城留四千正规军、两万签军,就算不错了。

    京兆府其他城池留下的兵力更少,甚至很多城池连签军都没有,只有当地组织的“义勇”。

    如今赵朔剥了完颜庆善努的皮,要诛京兆府女真兵九族,乃至于杀签军全家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兆府所有城池。

    虽然那是因为女真人采取了极端手段,但是谁知道赵朔会怎么惩罚签军或者义勇?

    签军还好说,“义勇”可是当地人。真的要为金国,献出全家的性命?

    所以,赵朔几乎不血刀兵,全取了京兆府其他城池。

    京兆青壮、加上各地的“签军”“义勇”,这些准军事力量超过了十三万。有了这些人帮赵朔转运粮饷,赵朔后勤的压力大轻。

    随后,赵朔在京兆府留下镶蓝旗镇守,防止潼关金军主力出击,然后率领七万六千余主力部队,十五万府兵,攻庆元路。

    庆原路主要是有庆州和原州两座坚城。庆州,在后世的甘肃庆阳。原州,在后世的宁夏固元。

    此地北屏草原,西拒西夏,原本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历史记载中,完颜陈和尚以四百忠孝军破八千蒙古兵的大昌原之战,就是发生在庆州附近。

    不过,赵朔改变了历史,不是万余蒙古军进攻庆州,而是二十九万大军兵伐陕西。

    金国的副枢密使完颜赛不,再是“常胜将军”,也变不出兵来。他明白,既然潼关防线绝不容有失,那在庆原路留一支精兵,面对赵朔的二十余万大军,不过是送菜罢了。

    所以,庆原路的防御情况,还不如京兆府。

    在赵朔强大的压力下,这些金国守军又不能采取类似完颜庆善努的策略。

    很简单的道理,女真人要亡国了,北方汉人却不是。就算女真人豁出去了,人数更多的签军也豁不出去。再说了,城内的百姓们既然明知亲人几乎必死,还不帮助签军打女真人?

    强行狗急跳墙,不过是引发军队哗变,自取灭亡罢了。

    所以,赵朔兵进庆元路,照样没遇到什么值得一提的抵抗,半个月的时间就全取庆原路,

    又在庆元路休整半个月后,赵朔终于率领二十余万大军,进入凤翔路,兵围凤翔城!

    这里,也就是当初木华黎中了一箭,折戟沉沙的所在。

    “凤翔的守将,名叫杨沃衍。但这只是他的汉名而已,其实他的女真名叫唐括斡烈。又因为当初守凤翔有功,金国朝廷赐姓兀林答,所以此人又名兀林答斡烈。”

    中军账内,辛褎仔细向赵朔介绍着凤翔城守军的情况。

    赵朔道:“所以,他到底是女真人还是汉人?”

    “女真人,杨沃衍是女真唐括部的人。但是,兀林答部世与完颜氏通婚,是金国仅次于完颜氏的贵姓。所以,金国朝廷为了表彰功臣,经常赐予汉人、契丹人、奚族人完颜姓。但对于女真内部的功臣,就经常赐姓兀林答了。”

    赵朔又问道:“当初,就是杨沃衍指挥凤翔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