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 (第3/3页)
这一屋子新木匠,都跟着师傅学会了制作这种大弹床,那得制造出多少大弹床来?
岳文轩道:“这些木匠,会被城里的各个纺织工坊请去,帮他们制作大弹床。但是很快,城里的工坊就不会缺弹床了,整个城市的弹床饱和后,这些木匠就会散去别的城市,又在别的地方为别的商人制作大弹床,这项技术很快就会推广开来。”
傅崧卿:“别的地方没有大量种植棉花,也用不上弹床啊。”
岳文轩嘿嘿笑:“既然楚州适合种植,那气候与土壤与楚州相近的地方,都适合种植……大人仔细想想,一旦纺织技术提高,棉花需求量大增,那附近州县的农民会不会种棉呢?现在棉花的价格,比粮食高得多,许多原本种粮的农民,都会改为种棉。”
傅崧卿脑门一醒:“棉衣要降价了!”
岳文轩:“正解!实际上,楚州的棉衣早就已经降价了,大人仔细想想,刚才一路进来,街上的行人有多少是穿棉布衣服的。”
傅崧卿早就感觉到楚州百姓精神面貌不同,现在仔细一回想,猛然醒悟,自己进城之后看到的百姓,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穿的新棉衣。与他在别的地方看到的百姓们大多穿着破旧的麻布完全不一样,所以才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精神面貌。
“棉花种这么多。”傅崧卿:“粮食就会种得少,能够吃吗?”
岳文轩又笑:“粮少了不够吃,粮食便会涨价。农民们一看到粮食又涨起来了,自然又会弃棉种粮,反正咱们北宋的新农作物,都是一百来天便会成熟,调整一下也不怕。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不断地你涨我跌,你跌我涨,最后稳定下来。这就叫‘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然,完全交给市场自己调节也不行,咱们官府也有‘国营农场’,专门种农民们不愿意种的农作物,进行‘逆周期调节’。”
傅崧卿“啊”了一声,虽然不是很懂这个新鲜词儿,但是他却大受震撼,官府居然专种农民不爱种的农作物?用来调整农作物价格?
他开始感觉到了,北宋的官员们,明显更懂内政,比起南宋那群官员强多了。